东南诸河流域

浙江省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ES-035

所属年代:唐五代至今

所属区域:长江流域

完成学生:王浩楠、李晓涵、李福星

指导教师:袁敬诚、汪芳、李志刚、杨子江、张子龙、冯任军、高晨舸

合作高校: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义皋村位于太湖南岸,属于太湖流域,村内水系形成稳定的“十”字形团块式结构,保留着“夹河为市,沿河聚镇”的商贸水集格局;

2)气候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6℃-18℃,年降水量约1100-1150mm,雨热同期,春夏季多雨,秋季和冬季降水较少,受季风不稳定性影响,旱灾、水灾等灾害性天气频发;

3)地形地貌:属于太湖流域碟形洼状地形,整体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密布,处于滨湖沉积带上;

4)人文环境:义皋村是太湖溇港文化的重要见证,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孕育了稻作、渔桑、丝绸等文化内涵。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水利工程调控:依托“横塘纵溇”的水利格局形成塘浦圩田系统,被誉为“中国第二个都江堰”。通过导水、引水、抽水等模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外高内低“导水”模式在房屋外建过滤流通池,外低内高“抽水”模式用水车抽水;

2)排水系统构建:村落内部依靠街巷旁的明沟暗渠和水圳进行排雨排水,明沟暗渠宽度随排水压力变化,每隔5-10米加设横向排水渠,水圳横穿聚落,与周围水源形成闭合回路,保证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村落布局:形成鱼骨状空间结构,由义皋集市、沿南运粮河和义皋古街分布的民居组团、沿北运粮河发展的朱家庙自然村三部分组成,依托义皋溇和运粮河等发展;

2)依古河道生长的街巷形态:以义皋溇为南北向主轴,形成鱼骨状街巷结构,运粮河和义皋古街为重要商业街道,桥与水埠成为水陆交通连接点,构成水陆街巷体系,河道既是运输通道,也是日常生活场所。

三、小结

义皋村作为太湖溇港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水资源利用、空间布局、灾害防控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体现了人水和谐共生的智慧。其“鱼骨状”空间结构、导水排水技术、分区排水策略以及丰富的溇港文化,为传统聚落人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也为现代防洪与生态保护、历史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李梦,宓垒,田柳.(2024).特色保护类村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义皋村为例.广西城镇建设,(05),65–70.

崔晨阳,黄焱.(2021).适应性视角下的乡村遗留地景更新策略研究——以浙江芹川村、义皋村为例.建筑与文化,(12),83–85.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