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诸河流域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ES-005

所属年代:自元朝末年开始发展,已有1100多年历史

所属区域:钱塘江流域—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

完成学生:薛瑾、李璐瑶

指导教师:冯任军、汪芳、袁敬诚、杨子江

合作高校: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黟县地处安徽南部黄山余脉,境内河流因山脉分为南北流域,其中南屏村引西干溪、玉带溪、曲源溪三条溪水绕村汇入西武河,而西武河所属的横江与率水汇合后形成新安江,该江发源于休宁县,自西向东流经皖浙两省,是安徽第三大河流,经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

2)气候条件:南屏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最冷月均温3.7℃以上)、夏无酷暑(最热月均温27.1℃以下),雨量充沛且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越;

3)地形地貌:南屏村位于安徽黄山黟县碧阳盆地边缘的低丘地带,背倚南屏山、淋沥山、金竹山,面朝开阔平原,武陵溪绕村东流,东西干溪横穿汇入西武河,地处古徽州核心区,地形南高北低,环境秀丽;

4)人文环境:党家村人文环境历经数百年演变,形成以宗族血缘为核心、商业贸易为驱动、防御体系与文化设施并重的特色格局。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南屏村以三条人工溪水为主要生活水源、多口私家水井为辅,农耕用地因北部和西侧有两溪流经而便利,其选址既循徽州风水观念,更重日常生产生活与安全;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选址:南屏村选址循徽州风水理念,以西北低东南高地势为基,借村北武陵溪及引入的玉带溪、西干溪、曲源溪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背山格局,融合山、水、地元素;

2)村落格局:南屏村因循徽州“生于自然”理念,以南高北低地势及三面环水一面背山格局形成聚集型空间,其形态突破传统宗祠为核的向心结构,沿玉带溪呈折线形分布,由三家族宗祠各自拓展,虽未形成大型公共广场,但叶氏主导的选址、理水等建设对村落环境与结构进行了整体规划;

3.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在完善居民用水的同时与周边河流沟渠相互衔接,以此来避免木建筑因火灾遭遇损坏的问题出现。各村落、村镇相互帮助、相互借鉴,促进用水充沛与安全,防止火灾问题严重化,以防后期出现木构架损坏、建筑屋面破损等突出问题;

4.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南屏水口因选址遵循“入山首观水口”的风水理论,位于村落东北侧武陵溪汇入西武河处,以万松桥为内外空间分界,按点线面体布局万松桥、水口庙等建筑,借天然地形与桥亭阁营建形成层次丰富的入村风景走廊,兼具保瑞避邪、掩村护庄、环境保护作用,是易学理论与程朱理学影响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徽州水口典范。

三、小结

南屏村落以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独特结构与巧妙布局,为游人带来多层次的立体视觉享受,其水口作为徽州水口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视为村落盛衰安危的主宰,蕴含极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南屏村的人水关系堪称徽州文化背景下人与自然互动的典范,古人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与景观布局,在村落规划、生态保护、灾害预防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综合智慧,既实现物质生活的富足,又构建精神层面的和谐安宁,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村落水文化的珍贵案例。


参考文献

李娜, 吴永发. (2024). 基于空间句法的徽州古镇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 城市建筑, 21(02), 80–82.

韩臣, 韦宝畏. (2023). 南屏古村生态智慧挖掘与保护对策探析. 安徽建筑, 30(11), 8–10.

李晓琼, 徐乐然. (2022). 基于空间句法的南屏村空间解析及活化路径研究. 设计艺术研究, 12(06), 30–34+40.

蔡颖, 金方. (2013). 东西方传统村落对比分析——以徽州地区南屏村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Pals为例. 建筑与文化, (01), 94–95.

陈铭, 李汉川. (2018). 基于空间句法的南屏村失落空间探寻. 中国园林, 34(08), 68–73.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