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ES-010
所属年代:始建于隋,鼎盛于明清
所属区域:长江流域
完成学生:刘政显、胡千童
指导教师:袁敬诚、汪芳、杨子江、冯任军
合作高校: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村庄最大的地理特征是其独特的水系格局,许溪、石溪、岑溪三条河流呈“川”字形贯穿村境,最终汇入青弋江水系;
2)气候条件:该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为村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3)地形地貌:查济村坐落于皖南丘陵地带黄山山脉的北麓,地处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整体地势北高南低;
4)人文环境:优越而复杂的水文条件,不仅是查济村得以肇始于隋唐、兴盛于明清的物质基础,也成为了塑造其聚落空间形态与文化内涵的核心驱动力。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查济村具有“因水成街、择水而居”的聚落形态。村民围绕许溪、石溪、岑溪三条主动脉营建,形成了建筑沿河分布、水巷交织的有机肌理。三条溪流不仅是视觉轴线,更是组织公共生活的核心,沿岸聚集了商业与公共活动,塑造了充满活力的滨水空间,体现了水系对聚落结构的绝对主导作用;
2.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查济村对水资源的利用展现了精细化的管理智慧。三条溪流被赋予了不同功能:贯穿中心的许溪主要用于生活与消防,边缘的岑溪和石溪则用于农业灌溉。这种明确分工构建了高效的复合型用水系统。为应对丰沛降雨,村落还建有成熟的排水系统,通过天井暗沟与街巷明沟,将雨水和生活污水有序排入河道,体现了“抗疏并举”的智慧;
3.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在查济村,水是承载文化与信仰的符号。依水而建催生了独特的“水桥文化”,百余座古桥兼具交通、交往与历史见证功能。此外还产生了“水口”文化,村民在村落水流出口处建桥、植树、立楼以“留住财富”,是风水观念的物化。这种将敬水信仰融入日常景观的做法,使水升华为维系宗族认同的精神介质,深刻影响了村落的布局与营造。
三、小结
查济村顺应三溪环绕的自然格局,发展出功能分化的用水技术,并通过桥、水口等文化景观将敬水信仰融入日常生活。其营建智慧在于以“水”为核心,整合了生产、生活、生态与信仰,最终达成了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理想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李煦红,晏石娟,陈金峰,秦红杰,邹春萍,尤毅,杨思雨.(2021).潮汕乡村水生态水文化和水经济三水融合式发展路径研究——以潮州龙湖古寨为例.农业与技术,41(19),97-103.
张泉,薛珊珊,邹成东.(2022).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安徽泾县查济古村落雨洪管理.中国城市林业,20(02),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