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ES-013
所属年代:明代
所属区域:东南诸河流域-钱塘江流域
完成学生:付熠镔、魏紫东
指导教师:袁敬诚、汪芳、杨子江、冯任军
合作高校: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钱塘江流域(一级流域)兰江(二级流域)马金溪(三级流域);
2)气候条件:该区域属东亚副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约1400毫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秋高温,冬春偏寒;
3)地形地貌:诸葛八卦村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
4)人文环境:在浙江地区的村落对风水池的几何形状都较为讲究,总体来说,可以分为规则形和不规则形,寓意包罗万象,是钱塘江流域易学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空间布局围绕水塘构成:村中重要的池塘有上塘、下塘、弘毅塘、聚义塘、聚禄塘、北漏塘、钟池、上方塘、积庆塘、墙围塘、药店塘、杨塘、新塘、花园塘、天宝塘、樟坞塘、祝家坞塘、王坞塘等,池塘之间通过水圳相连;
2.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易学文化影响下的八卦村水格局:八卦村钟池处于村落中心,非常像太极阴阳鱼。大公堂前右侧为水面,仅陆地处有一口古井,左侧崇信堂空基伸向池中,向外辐射的八条小巷以及其间的窄弄,似连非连,纵横交错。八卦风水学理论认为,自然地形、地貌和地面上的物体的位置会影响居住于此地的人的福祸凶吉。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风水理论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
三、小结
八卦村人民的衣食住行便与水有着深刻而紧密的联系,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有关于水的当地文化和人居环境正在消失。以风水池为例,风水池是八卦村“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深入,希望浙江地区能够保留独有的人水关系。不能因时代变迁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破坏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理解和继承。
参考文献
李伯华,曾荣倩,刘沛林,刘一曼,窦银娣.(2018).基于CAS理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化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地理研究,37(10),1982-1996.
李伯华,曾灿,窦银娣,刘沛林,陈驰.(2018).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地理科学进展,37(05),67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