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ES-014
所属年代:宋代
所属区域:长江流域/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完成学生:丁晓焰、袁向英
指导教师:杨子江、汪芳、袁敬诚、冯任军
合作高校: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两溪交汇,水网密布。获港村处于杭嘉湖平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因为河港两岸的芦韦丛生而名,自古来有“若溪渔隐”的称谓。获港村四面环水,环境优美;获港村水陆交通方便,东有杭湖锡航道,西有和新公路,荻港村所属太湖流域,东临东苕溪,西靠老龙溪,四面环水;
2)气候条件:荻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农业资源利用率高,适合种植水稻。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易受夏秋台风暴雨、冬春低温寒潮、盛夏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3)地形地貌:荻港村地处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属湖沼积水网平原地貌,容易发生水患。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为3~4米。据荻港县志的记录,荻港的水灾频发。历史上,人们曾经大面积种植水稻,围护造田,但是下游地区洪水泛滥的时候,几无收获。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桑基鱼塘: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其核心是桑树与鱼塘的共生关系。这种农业系统通过桑树的种植与鱼塘的养殖相结合,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桑树为鱼塘提供了天然的饲料,而鱼塘中的淤泥又可以为桑树提供肥料,这种智慧使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环利用。桑基鱼塘在衰落阶段,随着村落空间肌理和光伏农业的兴起,传统的桑堤和鱼塘被逐步取代。桑基鱼塘系统中的水循环和水质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和人力投入来维持其稳定运行;
2)水上交通:在荻港村,古桥是一大特色。当地有着“一步两桥”之说,庙前桥、秀水桥、隆兴桥等31座古石桥构成了一道道亮丽风景。村里最著名的当数秀水桥,有300多年历史。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两边有石镌楹联,桥上有望柱8根,其中4根望柱顶端雕有石狮,石栏尽头均置抱鼓石。过去,村中曾有“大小商店开到秀水桥”之说。
三、小结
荻港村桑基鱼塘的用水智慧主要体现在桑树与鱼塘的共生关系和生态循环的利用上。这种智慧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用水智慧,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陈思凡. (2022).太湖南岸桑基鱼塘文化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荻港村为例.现代园艺, 45(15), 23–25, 29.
郝宁宁. (2017).浙北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苏州科技大学].
郝宁宁,文剑钢. (2016).杭嘉湖平原荻港村乡土建筑特色.安徽农业科学, 44(25), 166–170.
郭偲琳. (2022).基于文化基因挖掘的贵州丙安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大学].
马蕊,高一菲,杜爽,等. (2023).基于田园空间博物馆理念的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为例.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11(6),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