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ES-030
所属年代:唐末时期
所属区域:东南诸河流域—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完成学生:张云栖、刘芳、王文雅
指导教师:冯任军、汪芳、袁敬诚、李志刚、杨子江、张子龙、高晨舸
合作高校: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屏山村地处钱塘江水系新安江流域,吉阳溪发源于吉阳山北麓,自东北向西南穿村而过,形成S形弯道,最终南流汇入漳河后注入新安江;
2)气候条件: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雨季集中于3-7月且七月达峰值,无霜期210天左右;
3)地形地貌:屏山村坐落于黟县盆地东北部山谷中,四周田野开阔地势舒缓,北靠屏峰山为靠山,西连双凤山为抱山,南对石山为照山,东临三姑峰和吉阳山,形成群山环抱的景观格局;
4)人文环境:屏山村严格遵循"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选址原则,通过人工改造吉阳溪形成环抱之势,构建三级水口体系与完整水圳网络。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工程调控水:构建三级水口体系实现"引水—控水—蓄水"循环管理,在吉阳溪沿线设置滚水坝与石堰调节水位,人工改造直冲溪流为S形环抱格局,开挖长宁湖作为远水口承担蓄水聚气功能;
2)水系统整合:沿溪流设置多处引水口形成水圳网络入村,给排水系统完全分离避免污染,开凿24口水井包括著名的葫芦井、华佗井保障生活用水,院内设置方池与沟渠系统实现雨水收集与庭院理水的有机结合;
3)水资源管理:基于风水理论的系统性水利营造需要村落集体协作,水系改造与村落空间布局统筹规划,传统治水智慧通过家族组织与村落制度得以传承和维护。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择址避害与地形改造:严格遵循"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风水选址原则,北靠屏峰山作靠山、东临吉阳山、南对石山、西连双凤山形成四面环护,人工将北直冲的吉阳溪改造为环抱村落的S形弯道,利用地势高差构建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
2)水系主导空间结构:以改造后的吉阳溪为主轴构建村落骨架,祠堂居中的组团式布局与水系走向协调呼应,沿溪设置水街串联各功能区域,街巷系统与水圳网络交织形成"小桥流水人家"格局,农田分布顺应水系灌溉需求与地形特征呈方格状或等高线状布局。
三、小结
屏山村通过风水理论指导下的水系改造技术实现文化理念与实用功能的双重目标,以"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空间营建响应山地水乡环境,体现人水互动中文化传承与环境适应的和谐统一。其三级水口体系与完整水利网络支撑了徽州传统村落的持续繁荣与文化延续,通过传统治水智慧的创新应用实现了从古代风水营造到现代宜居环境的成功转化。
参考文献
徐震, 吴金辉. (2023). “观水”理论视角下水系对徽州传统村落村址的影响. 现代城市研究, (12), 17–24.
仵佳琪. (2022).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其营建经验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陈亚峰. (2003). 皖南黟县屏山村古民居建筑美学探微. 装饰, (03), 69–70.
李晓琼, 谢纯真, 何鸿博. (2023). 基于SD语义差异法的黟县屏山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设计艺术研究, 13(01), 31–35+46.
姜尔佳. (2020). 徽州文化影响下的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安徽工程大学].
叶茹凤. (2020). 基于多主体目标协同优化的屏山村街巷空间改善策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工业大学].
沈诗. (2018). 安徽屏山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黄维桑. (2019). 屏山徽州古村落与培田客家古村落景观生态中理水比较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安徽农业大学].
Chuntao, L., Huiyu, B., & Zhenhua, C. (2021). A point of interest data method of Pingshan Village’s spatial pattern coupling with business fo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15, 1041–1050.
Gao, X., Li, Z., & Sun, X. (2023). Relevance between tourist behavior and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in Huizhou traditional villages—A case study of Pingshan Village, Yi County, China. Sustainability, 15, 5016. https://doi.org/10.3390/su1506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