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诸河流域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ES-032

所属年代:北宋始建(鼎盛于明清)

所属流域: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系

完成学生:杨旭辉、张壹轲、杨谧伦

指导教师:杨子江、汪芳、袁敬诚、冯任军

合作高校: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约1600mm(雨季集中于春夏),湿度约80%,溪流资源丰富;

2)地形地貌:黄山南麓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60m),三面环山,东北高西南低,植被覆盖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3)人文环境:胡氏宗族聚居地,徽商文化发源地之一,村落布局遵循"枕山、环水、面屏"风水理念。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水系骨架结构:金溪、前边溪、后边溪三条天然溪流穿村而过,于村南会源桥交汇,形成村落空间主轴,街巷沿水网展开;

2)风水意象营建:船形聚落布局象征"行舟得水",水口园林(如南湖)通过植林筑坝"锁气聚财",强化生态与文化双重功能。

2.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分级用水体系:上游溪水供饮用,中游浣洗灌溉,下游排涝,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

2)天井排水智慧:民居"四水归堂"式天井收集屋面雨水,经暗渠汇入街道石砌明沟,形成"户-巷-溪"三级排水网络,应对集中降水。

3.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1)宗族水崇拜:祠堂(敬爱堂、追慕堂)临水而建,以水喻德(如"清流"象征家族清廉),祭祀活动融合水文周期;

2)民俗载体:龙舟竞渡、水灯节等民俗以水系为空间载体,强化社群认同与文化延续。


三、小结

西递村通过风水水系规划、分级用水技术及宗族水文化实践,构建"人-水-宗族"共生体系。其"以水定形、因水成礼"的营建模式,彰显徽州聚落对水物质与精神属性的双重驾驭。当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需平衡旅游开发与水系统原真性保护。


参考文献

李占贺. (2023).徽州村落与水系关系探究.城市建筑, (12).

潘诗雨. (2022).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评价.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

彭松. (2004).西递古村落空间构成模式.规划师, (3).

王浩锋. (2008).西递村落空间结构解析.华中建筑, (4).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