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诸河流域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洛特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WS-004

所属年代:20世纪90年代(现存传统民居主体)

所属流域:澜沧江流域

完成学生:杨旭辉、张壹轲、杨谧伦

指导教师:杨子江、汪芳、袁敬诚、冯任军

合作高校: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澜沧江下游热带雨林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100mm(雨季5-10月),水资源丰沛;

2)地形地貌:基诺山半山腰狭长台地,赤红壤与砂岩地质,植被覆盖率高,海拔落差显著;

3)人文环境:基诺族聚居传统村落(2012年首批国家级名录),体现"因山就势、集约用地"的聚落智慧。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山地带状布局:村落顺等高线呈南北狭长分布,建筑密集排布,最小化地形改造,保持自然排水坡度;

2)干栏式建筑技术:底层架空结构结合悬山屋顶、穿斗木墙,形成通风防潮体系,应对高温多雨气候。

2.水资源利用与灾害防控

1)梯田雨洪管理:依山势修筑梯田,通过简易水渠导流雨水,支撑旱作农业(茶、旱谷);

2)道路排水系统:鱼骨状道路网络,顺应地势坡度,实现地表径流自然排放。

3.水文化传承局限

现存实践聚焦实用性用水技术,未发现祭祀、节庆等水文化符号载体。

三、小结

洛特老寨以干栏建筑技术、山地带状布局和梯田雨洪利用,实现多雨环境的人居韧性。其"顺地形、重排水"的生态智慧凸显山地民族适应性,但水文化传承薄弱。当代面临毁林开荒导致的生态退化挑战,需强化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参考文献

马若予. (2016).基诺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华中建筑, (4).

王冬. (2013).族群、社群与乡村聚落营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奥. (2016).基诺族村庄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昆明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