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诸河流域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落水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WS-006

所属年代:元朝末年

所属区域:长江流域——泸沽湖流域,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

完成学生:孟鑫、李霖

指导教师:杨子江、汪芳、袁敬诚、冯任军

合作高校: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落水村位于长江上游泸沽湖流域范围;

2)气候条件:西南季风气候区域,呈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

3)地形地貌:落水村整体属于横断山系统峡谷区,位于滇西北中山山源亚区中的横断山北段高山峡谷亚区和滇东盆地山区的下半区域;

4)人文环境:落水村都是永宁乡通往外届的必经之地,聚落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典型乡村形态模式,用地小并存在大量独栋建筑散居情况。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山水城田:泸沽湖环湖村落与自然(神山、母湖和耕田)形成良好空间关系,其中村落内部多有河流溪涧,沿着院落淌过田地,而村寨本身形成却在山脚下或湖岸边,为耕田和水系留下空间,却也体现出传统住民自然协调原则下的村庄选址和发展选择。

2.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1)转湖节:转湖节作为摩梭人古老原始而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虽然是原始宗教的产物,但是已演变为固定的传统节庆,并以广泛的参与性将娱乐、歌舞等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活动内容与隆重的祭祀自然神灵活动融为一体,反映摩梭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条和更为虔诚的信仰;

2)水磨房:水磨作为一种农作物加工工具,曾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但就使用历史和使用地域范围而言,水磨在纳西族摩梭人社会中具有一定独特性,水磨是摩梭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日用之物,关系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核心内容。

三、小结

落水村人水关系密切。其布局与泸沽湖、格姆女神山及耕田形成 “山-水-村-田” 空间关系,公共空间多临湖设置玛尼堆等。转湖节体现对自然的崇拜。用水上,利用湖水调节气候,建水磨房加工作物,展现了对水的合理利用与文化尊重。


参考文献

李鹏,李晨阳,沈梦婷,杨亚娜,赵敏,杨桂华. (2022).自然保护地旅游承载力多情景核算——以云南泸沽湖为例.资源科学, (3), 620–633.

刘园园,陈光杰,王露,索旗.流域土地利用对泸沽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学杂志, 1–13.

马东艳,张旭辉. (2021).民族村寨旅游行为意向研究——以桃坪羌寨、甲居藏寨、泸沽湖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33–41.

张敏敏,傅新红. (2020).民族旅游开发对乡村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以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景区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31–38.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