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诸河流域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糯干古寨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WS-007

所属年代:唐代南诏国(公元七三八-九零二年)

所属区域:西南诸河流域,澜沧江流域

完成学生:高君怡、刘正欢、杨慧蓉

指导教师:杨子江、汪芳、袁敬诚、李志刚、张子龙、冯任军、高晨舸

合作高校: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位于澜沧江支流南览河流域,多条山涧溪流穿寨而过;

2)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旱雨季分明,雾日达180天/年;

4)地形地貌:海拔1450米雾线以上山地,形成“山-林-村-田-河”垂直梯度;

5)人文环境:傣族聚落依托云雾资源与溪流水网,体现了茶文化共生型山地人居形式。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立体梯度布局:生活区(约1450-1480米):民居沿等高线分布,石砌排水沟(0.3m×0.5m)导流雨水;生产区(约1350-1500米):古茶园与梯田通过2公里竹制暗渠引山泉自流灌溉。云雾资源化系统:屋顶导雾槽收集云雾凝结水(旱季户均5m³),庭院蓄水池保障饮水;截洪沟(1.5m×1.2m)分流山洪,护寨保田。

2.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仪式强化认同:泼水节于糯岗河举行,佛爷诵《滴水经》浇灌古茶树,喻示“水活茶魂”;祭茶神仪式以清水、茶叶为祭品,沿暗渠插香感恩“竹渠引水”。制度维系平衡:《寨规·水训》约定:“污渠者清淤十日,盗水者禁采春茶”;现代“生态积分制”将暗渠维护与有机肥配额挂钩。

三、小结

糯干古寨以“雾为屏、水为脉”,通过垂直空间分层与云雾-溪流协同利用,实现人、茶、水千年共生。其山地向心布局与竹渠灌溉技术,彰显了傣族“顺天因地”的生态智慧;而水信仰仪式与习惯法制度,更将可持续性深植文化基因。当代需平衡旅游开发与水源保护,守护“茶因水活,水因茶净”的循环体系。


参考文献

王润强,彭威浩,陈娟,等. (2023).基于"三生空间"的景迈山村落景观营建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43(12): 206-216.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