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诸河流域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翁基古寨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WS-008

所属年代:唐代至今(约公元9世纪-21世纪)

所属区域:西南诸河流域,澜沧江流域

完成学生:高君怡、刘正欢、杨慧蓉

指导教师:杨子江、汪芳、袁敬诚、李志刚、张子龙、冯任军、高晨舸

合作高校: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人水关系类型解析

类型

翁基实践范式

关键证据

水资源利用(类型一)

•构建“林-茶-水”共生系统:

-每公顷茶园保留约30%固氮乔木(红椿/香樟)

-竹节渠自流灌溉节水40%(对比漫灌)

茶园侵蚀模数480t/km²·a(国标限值500)

水空间布局(类型二)

•神圣空间序列:

山泉源头(圣域)→佛寺净池(过渡)→寨心广场(世俗)

•干栏建筑沿15°山脊布局,形成排水通风廊道

建筑基址高出谷底约50m,规避百年洪水

水灾害防控(类型三)

•等高线茶园种植削减水土流失

•石砌蓄水池(约500m³)保障旱季60天供水

2023年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约40吨/日(COD去除率85%)

水文化传承(类型四)

•傣历新年“浴佛礼”:92%村民参与山泉净身仪式

•138条村规中32条涉水(如“伐竹留三节”)

祭茶神年耗米酒约200L,强化水-茶神圣关联

二、空间韧性机制

1.生态-技术耦合系统

1)绿色循环链:森林(涵养水源)→竹渠(导流)→湿地(净化)→茶园(回用);

2)数据验证:92%森林覆盖率使年径流系数稳定在0.35(2000-2023年监测)。

2.文化-制度双轨约束

1)信仰层面:水被赋予涤罪(浴佛礼)、丰产(祭茶神)双重神性;

2)规则层面:《景迈山保护条例》规定民宿每床日耗水上限0.3m³。

三、学术价值

1)活态遗产新范式:

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2023年认证),提供“文化信仰→空间实践→生态韧性”正反馈案例;

2)理论突破点:

布朗族古歌谣揭示“水即命魂”(布朗语:`阿嫫诶啷`)理念,驱动技术体系千年演进“当水资源成为文化基因,工程智慧便获得自我演进的内生动力。”——UNESCO《亚洲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研究》(2025)。


参考文献

姚青石,韦钰. (2023).文化景观视野下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寨研究——以景迈山翁基古寨为例[J].华中建筑, 41(12): 98-104.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