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诸河流域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镇远古镇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WS-012

所属年代:始创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

所属区域:长江流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完成学生:王瑾瑞、张璐、王亚琴

指导教师:张子龙、汪芳、袁敬诚、李志刚、杨子江、冯任军、高晨舸

合作高校: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镇远古城位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沅江左岸支流㵲阳河流域,沅江发源于贵州都匀市云雾山,流域地形复杂多样,镇远段的㵲阳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形成独特的山水格局;

2)气候条件:镇远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集中在4月至9月,年降水量较高,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但也易受洪涝灾害影响;

3)地形地貌:镇远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脉起伏较大,形成山区河谷和山地台地地貌。古城被四面环山,中间夹水,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地;

4)人文环境:镇远古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历史悠久,是历史上军事重镇和商贸枢纽,明清时期成为黔东地区政治、军事、商业、文化中心,至今仍保留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依水而建的聚落形态:镇远古城以㵲阳河为轴线,形成“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独特格局。府城和卫城分列河的南北两侧,构成类似太极图的阴阳两点,整个城市空间布局顺应自然山水,体现了“山中有城、水分两城,水中映山”的特色;

2)水系主导的空间结构:㵲阳河及其支流构成了镇远古城的交通网络,古码头沿河分布,既是货物装卸和人员往来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向街巷直接通向河边码头,形成了便捷的水陆交通体系,同时,河流和码头也划分了城市的功能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等;

3)因水而生的建筑风格:镇远古城的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沿河而建,顺应山势地形,呈现出阶梯状分布。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四合院与苗族干栏式建筑特点,既适应了湿润气候,又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2.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1)龙舟文化:镇远赛龙舟是当地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端阳节期间,镇远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及相关文化活动,如祭龙仪式、舞龙舞狮游街等,体现了当地人民对水的敬畏与利用,也凝聚了地方文化认同感;

2)码头文化:镇远古城的古码头不仅是水运的重要设施,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府城大码头、卫城大码头等各有其功能和历史意义,如禹门码头与科举文化相关,吉祥寺码头与宗教文化结合,这些码头见证了镇远古城的繁荣与变迁,成为地方记忆的重要载体;

3)水利设施与地方记忆:镇远古城的水利设施,如古码头、渡口等,不仅是古代水运的见证,也体现了先辈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智慧。这些设施至今仍保留着部分功能,成为镇远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地方记忆。

三、小结

镇远古城的聚落人水关系体现了“顺天因地”的传统智慧。通过依水而建的聚落形态和因水而生的建筑风格,古城实现了与自然水系的和谐共生;同时,龙舟文化、码头文化等水文化传承,赋予了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维系地方认同的重要纽带。这种人水关系不仅支撑了镇远古城的繁荣与发展,也为现代城市人水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雷英.(2025).基于旅游知名度与网络文本分析的游客形象感知研究——以镇远古城为例.建筑与文化,(04),233-235.

尹剑峰,黄旭.(2024).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特色小镇旅游发展研究——以贵州省镇远古镇为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4(03),92-101.

周宁,蒋雯倩.(2023).军事防御视角下镇远府城营建策略研究.城市建筑,20(07),102-105.

徐艳文.(2020).镇远古镇的建筑风采.建筑,(20),46-48.

沈濛漻,宋晓东.(2020).走近千年古城——镇远古镇.地理教学,(14),2+65.

滕梦秦.(2017).基于空间竞争关系的古镇旅游创新发展策略——以凤凰古城与镇远古镇为例.甘肃科技,33(15),4-8.

吴正光.(2009).苗乡镇远古城风貌及印子屋.古建园林技术,(02),57-59.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