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珠江流域 ->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PE-005

所属年代:宋代

所属区域:珠江流域—广西南宁市江南区

完成学生:李佳一、杨澜

指导教师:冯任军、汪芳、袁敬诚、杨子江

合作高校: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扬美村属于左江下游珠江流域,珠江流域最大水系之一西江的最大支流郁江。左江为郁江(南宁市区至邕宁区河段为邕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越南高平地区,流经龙州、崇左经扬美至江西镇同江村宋村坡三江口,与右江汇合注入邕江;

2)气候条件:扬美村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1℃左右,年平均降水1300毫米左右;

3)地形地貌:扬美村村域地貌属低丘河曲类型。左江在此迂回曲折,形似半岛。镇域范围内地形起伏和缓,镇区周围分布着相对海拔约10~20米的低矮土丘;

4)人文环境:从宋代开始兴建,因面临左江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而逐渐发展商品贸易活动,到明清时期达到繁荣,后因左江水运的衰落使得商贸活动不断萎缩,经历了一个起源、发展、兴盛、衰落的漫长历史过程。扬美村民根据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条件建造了许多古宅、古碑、古祠、古庙、古闸门、古码头等建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空间。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力求取得良好风水格局:扬美村布局在左江所形成的半岛入口处,具有良好的防卫功能。虽然地处地势低平的左江河谷阶地,仍有一些海拔在50米上下的山丘分布。村子背靠雷埝岭和南蛇岭,朝向左江来水方向,紧傍左江建立,左江环绕村子,出水口还有奇石把守,同样具有较好的风水格局。村子既有天然的防卫功能,又有便利的对外交流通道,这为日后发展成为繁荣的古商埠奠定了基础;

2)水口形态和视觉景观:扬美村同样具有良好的流水形态和水口特点。村子坐北面南,依山傍水,左江从西南方向蜿蜒而来,在村子所在地形成一个“S”型的大拐弯后,向东北方向蜿蜒而去。在村子下游的拐弯处有卫士石马、思妻石、海狮回眸等奇石分列左江两岸,紧锁水口。左江转过弯后,站在村子里看不到河流流向何方。村前视野开阔,朝案分明,景色秀丽。

2.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非遗项目与民俗活动:依托河水的特色非遗项目扬美龙舟上水节,是以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为中心,广泛流传于南宁市沿江地区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举行;伐龙船,是扬美古村独有的一种传统习俗。这个有趣的活动,沿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2)商业集市与码头文化:扬美村在古代曾是左江著名的大圩场之邻近左江、右江、邕江交汇处的三江口附近。明代中期起,便被开辟成为距离江源头最近的码头、商埠;

3)广西西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该工程既是加快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的重大项目之一,又是沿江重要城市特别是南宁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沿江经济、社会建设进程,打造成广西内河连通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进一步扩大北部湾西江流域各市的对外开放,实现协调均衡发展,实现水运带动形成产业布局,进而形成沿江经济带,实现江海联动,促进广西东、中、西部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结

扬美村依托河水形成了其特有的非遗文化、码头文化、商业集市和自然景观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因水运之便而兴起,也因水运式微而沉寂。如今扬美村也随着古镇旅游文化的发展,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喜爱,也推动着扬美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潘顺安,张伟强.(2016).广西古村落选址与布局分析——以秀水、扬美和大芦村为例.广西教育学院学报,(03),24-29+106.

刘沛林,董双双.(1998).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地理研究,(01),32-39.

金涛,张小林,金飚.(2002).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浅析.人文地理,(05),45-48.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