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长江流域 -> 正文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板梁古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YA-025

所属年代:元正至十八年

所属区域:长江流域—湘江的支流,耒水便江流域,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

完成学生:张云栖、刘芳、王文雅

指导教师:冯任军、汪芳、袁敬诚、李志刚、杨子江、张子龙、高晨舸

合作高校: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依托丰富河网,即板溪、泉眼,构建“引蓄排净”一体化的阶梯用水与雨洪管理系统;

2)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约17℃,降水量约为1400毫米,夏秋多雨冬春少,无霜期300天左右;

3)地形地貌:地处湘南丘陵岗地,东高西低,背靠象鼻山,前临板溪河,呈“背山面水”蚕形聚落格局;

4)人文环境:六百年历史的宗族聚居村落,以祠堂为中心扩展,水系空间中的水口、月塘、水圳分级承载生活、活动与景观功能。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阶梯式井泉:采用“三潭一跌”设计,通过“饮水、洗菜、洗衣、污物清洗”,实现水源分级利用,保障水质卫生。

2)一体化水网:以水圳引泉、月塘蓄水、板溪排水为核心,形成“引、蓄、排、净”循环体系。月塘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自然净化污水,透水驳岸促进雨水下渗,体现生态工程智慧。

3)雨洪管理:利用东高西低的地形高差和沟渠网络快速分流,月塘调蓄洪峰,板溪高效泄洪,实现旱涝平衡。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水系层级空间划分:

一级(开敞):水口、板溪界定村落边界,承担引排水与交通功能;

二级(半开敞):月塘、村前井台成为公共活动核心,如集会、祭祀;

三级(封闭):天井、巷道排水空间服务私密生活。

3.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1)抗疏并举:水圳明暗沟渠快速引流,月塘蓄洪减压;透水驳岸增强渗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冲击。

2)弹性平衡:高地避洪、洼地蓄洪,形成“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动态适应机制,保障聚落六百年持续生存。

三、小结

板梁古村依托“背山面水”格局,巧妙顺应东高西低地形,构建“引、蓄、排、净”一体化的高效水网系统。井泉采用“三潭一跌”阶梯式设计分级用水;水圳-月塘-板溪协同管理雨洪,透水驳岸和阴沟助渗排水。水系空间层级分明,兼顾水源、排水、交通、活动与景观需求,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邱慧, & 何伊. (2022). 板梁古村水适应性景观空间研究. 住宅与房地产, (10), 113–115.

刘天曌, 乔花飞, 彭惠军, 等. (2021). 传统村落嵌入式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省永兴县板梁古村为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42(03), 74–81.

刘天曌, & 何郅莹. (202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路径创新研究——以湖南省永兴县板梁古村为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13, 538.

李沙. (2020). 论艺术类文化遗产在古村落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美术学院].

杨馥端, 窦银娣, 易韵, 等. (2023). 催化视角下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38(02), 357–374.

周婧. (2013). 湘南板梁古村传统民居生态策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

周易琳. (2023). 基于生态美学的乡村公共艺术研究与应用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黄智凯, 张素娟, & 唐凤鸣. (2010). 郴州板梁古村水系景观类型初探. 河北林业科技, (02), 32–33.

黄智凯. (2008). 湘南传统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