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YE-016
所属年代:党家村古村落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至今约有近700年的历史。
所属区域:黄河流域—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
完成学生:薛瑾、李璐瑶
指导教师:冯任军、汪芳、袁敬诚、杨子江
合作高校: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党家村位于韩城市西庄镇泌水河谷北岸,东距黄河约3.5公里,村南有泌水河绕行,从整体布局来说,村落地处两塬夹峙之处,泌水清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河;
2)气候条件:党家村属暖温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无霜期约200天、降雨量约680毫米,降雨集中于7-9月,春夏季易旱、夏季多强阵雨,气候整体温和;
3)地形地貌:党家村位于关中盆地东北隅韩城市西庄镇泌水河谷北岸,村落坐落于塬上,塬高约40米,南北狭长,东西向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
4)人文环境:党家村人文环境历经数百年演变,形成以宗族血缘为核心、商业贸易为驱动、防御体系与文化设施并重的特色格局。
二、人水关系
1.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选址:党家村位于南、北有塬的狭长的沟谷之中,沟谷为东西走向并呈“葫芦”状,南北两侧土塬高达30~40米,村南有泌水绕行,水源丰富,且形成依塬傍水之势。党家村址处葫芦形谷地中,冬季免受西北风伤害,且村址北高南低,有利于排水;
2)村落格局:古村整体布局与街巷系统受地形水流、宗族秩序及风水思想等地缘血缘因素影响,选址于东西走向、西高东低的狭长低地,被土塬围合形成小气候与安全感,其布局既借西高东低解决排水问题,又依托东面黄河冲积平原及南北黄土高原平坦高地形成农耕环境。
2.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1)建筑防水与排水:
(1)利用自然形成的排水措施:党家村因村民尊重顺应自然,利用北高南低地势和河石砌水道,使雨季雨水经巷道四合院流入泌水河,村寨格局形成后数百年未遭水患;
(2)巷道排水措施:党家村巷道以条石卵石铺成两边高中间低样式,使雨水自院落流入街巷汇入泌水河,加之红胶泥土不易起尘,故街巷少积尘且空气清新;
(3)建筑排水构件:党家村四合院因布局紧凑设导水槽接檐水排入院中,经台阶下排水流入由条石砖块铺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巷道,再顺地势汇入泌水河,形成防涝且洁巷的排水系统。
2)水系在村落安防体系中的多重功能:
(1)防御洪灾:韩城因黄河泛滥与西部山区水系侵蚀形成深沟险壑,党家村地处西庄原北高南低地势,借街巷排水并经清代对泌水河填土改道,将暴雨雨水排入河中以降低淹没风险;
(2)防火设计:党家村选址临近泌水,修涝池、水井、水缸防火,现多作祈福用,巷道设防火墙、错位大门、照墙,遇火撤瓦断火路以防火势蔓延。
三、小结
党家村通过巧妙利用北高南低地势、顺应东西走向地形水流,形成利于排水和农业发展的布局,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兼顾防水排水,以选址、规划、建筑设计、资源管理和安防策略为一体的综合性举措,应对水带来的挑战,展现了古代村落适应自然、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参考文献
赵书英.(2024).陕西韩城党家村的特色研究,中华建筑
李改维.(2010).陕西党家村环境构件特征探析.中国城市林业,8(04),57-59.
靳亦冰李军环.(2007).“千年古船仍扬帆”——走进韩城党家村.国土资源,(01),54-57.
张昕昱张中华.(2020).传统关中村落的安防性设计研究——以党家村为例.城市建筑,17(2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