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黄河流域 -> 正文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YE-015

所属年代:湟源历史悠久,古为羌人居地,西汉始置临羌县。兔儿干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前后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所属区域:黄河流域——湟水水系,药水河流域

完成学生:仇思凡、杨豪文

指导教师:汪芳、袁敬诚、杨子江、冯任军

合作高校: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兔儿干村位于药水河流域,药水河由南向北东横贯湟源境内;

2)气候条件:该区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408.9m,年均气温3.0℃;

3)地形地貌:兔儿干村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壤地带,地质上属于祁连山地槽褶皱带东段的河湟谷地岭谷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4)人文环境:三家子村通过依山就势、择水而居、上牧下耕、风水选址,以坐落在聚落内部中心位置的宗教空间为核心,成为了药水河流域独特的藏文化文明典型范式。

二、人水关系

1.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1)风水选址:兔儿干村背靠黑山,借助两水汇龙地带形成了“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

2)宗教信仰:药水河流域的藏民主要是信仰藏传佛教,使得以宗教为核心,构成了以山为背景,田为基质,水为纽带,林为屏障,寺为核心,村为拱卫的整体景观风貌特征;

3)地方文化记忆:兔儿干村受水文化影响和空间防御的需求,利用水流走向,使得聚落整体形态主从有序,呈现出“一河两团”“上寺下村”的特征;

2.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1)择址避害:兔儿干村选址在河谷台地,水源充足便于生产生活之需,且位于台地不易发生水患,聚落形态南低北高,有效抵御山风吹袭减少聚落热损耗;

2)工程疏导:利用排水沟渠护坡,为了应对洪涝灾害,沟渠沿道路自然延伸,或是斜线、折线、曲线,形成排水系统;

三、小结

兔儿干村是药水河流域民族交融特色较为显著的传统聚落,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造型独特和风格多样的庄廓民居。它是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王军.西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金其铭编著.中国农村聚落地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崔文河,王军.青海藏族庄廓民居及聚落研究——以巴麻堂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5,33(01):74-80.DOI:10.13942/j.cnki.hzjz.2015.01.015.

李哲,韩俊勇.地域文化视角下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研究——以通道县坪坦村为例[J].中外建筑,2019,(02):64-66.DOI:10.19940/j.cnki.1008-0422.2019.02.017.

史利莎,严力蛟,黄璐,等.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和理想风水模式的藏族乡土聚落景观空间解析——以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落为例[J].生态学报,2011,31(21):6305-6316.

李军环,蒋悦.人地关系下藏族传统聚落更新发展探析——以甘肃文县白马河流域为例[J].城市建筑,2018,(17):36-38.DOI:10.19892/j.cnki.csjz.2018.17.008.

传承·更新——青海日月山兔儿干村“新型庄廓院”乡建实践[J].建筑知识,2017,37(09):52-59.

王军,钱利,冯坚,等.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新型庄廓院[J].小城镇建设,2017,(10):62.

楚东晓,于悦.地域视角下特色小镇设计——以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为例[J].工程建设,2019,51(08):33-37.DOI:10.13402/j.gcjs.2019.08.007.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