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黄河流域 -> 正文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灵泉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YE-023

所属年代:汉代初年(公元前二零六年)

所属区域:黄河流域—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

完成学生:张云栖、刘芳、王文雅

指导教师:冯任军、汪芳、袁敬诚、李志刚、杨子江、张子龙、高晨舸

合作高校: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灵泉村地处黄河流域,主要依托徐水河、大枣河两大水系;

2)气候条件: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冬干夏湿特征明显,春季缺水、夏季伏旱频发,干旱洪涝并存,年际降水变化较大;

3)地形地貌:灵泉村坐落于海拔约550米的黄土台塬,地势西高东低,沟壑纵横、梁峁起伏,中心区域相对平坦,整体呈半岛状分布;

4)人文环境:灵泉村巧妙利用"三山一水"自然格局,创建了系统性防洪排涝设施,现代化灌溉工程覆盖80%以上耕地,成为黄土台塬边缘地区人水和谐发展的典型样本。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工程调控水:构建"缓水势—引水流—蓄水体—集水排"防洪体系,设置瓮城、巷道、涝池、东洞子四级排水节点,利用三义庙缓解水势冲击,东洞子采用青砖铺就防止塬面渗水造成地基塌陷;

2)水系统整合:整合瀵泉、水井、涝池等传统水源与东雷抽黄现代灌溉系统,斗支渠道总长约19千米,形成传统—现代复合供水网络。村内保存三口古井配套井房结构,东、西、南三大涝池承担排涝蓄水双重功能;

3)水资源管理:现代灌溉工程覆盖全村约80%以上耕地,水利设施配套规范化,利用率达100%。传统水利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实现从缺水困境到水源管控的历史性转变。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择址避害与地形改造:选址海拔约550米台塬高地,利用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半岛状地形构建天然防护屏障。顺应西高东低地势修建排水系统,民居普遍抬高门台规避洪水侵入,形成"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韧性适应模式;

2)水系主导空间结构:以"三山一水"自然格局为骨架,形成古村落、新村、古寨、福山景区四重空间组织。水流路径引导村落轴线布局,不规则四边形村落沿东西向展开确保良好朝向,泄洪路径串联瓮城—巷道—涝池—东洞子,构建功能性水文景观序列。

三、小结

灵泉村通过防洪工程技术实现水害控制与资源配置的双重功能,以韧性空间布局响应台塬边缘水文挑战,体现人水互动中疏导与适应的智慧统一。其系统性水利防护能力支撑了从古代商贸繁荣到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进程,通过传统治水智慧与现代灌溉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持续发展,展现了黄土高原边缘地区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成功范式。


参考文献

杨海祺.(2024).合阳县灵泉村乡土聚落景观营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

Qi, Y., Ren, Y., Zhou, D., Wang, Y., Liu, Y., & Zhang, B. (2023).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ause exploration of architectural feature changes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 Lingquan village, Heyang county, Shaanxi Province.Land,12(4), 886.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