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LH-002
所属年代:清朝末年时期
所属区域:辽河流域/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
完成学生:付熠镔、魏紫东
指导教师:汪芳、袁敬诚、杨子江、冯任军
合作高校: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辽河流域(一级流域)太子河(二级流域)细河(三级流域);
2)气候条件: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约1200毫米,气温年较差较小;
3)地形地貌:连山关村山脉和丘陵相互交错,该地区还有一些较为平坦的河谷地带和山间盆地,河流的流向和形态也对地形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河流地貌景观。
4)人文环境:连山关现存汉代驿站遗址、元代驿道遗迹和明代关城遗址等历史遗迹。遗址出土了陶瓦、铁制农具等文物,是东北从古至今驿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早期用水系统:连山关早期作为驿站和关口,并没有大量的人口在这里居住,因此居住形式呈小团状分散在水系两侧,并且居民用水设施多为浅水井取隐痛谁和靠近河岸的水车带动生产等传统用水设施。
2)工业用水设施: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开采煤炭以及钢铁资源,连山关由村庄由分散式转变成集聚式居住方式的改变。本溪地区从事煤炭、石灰石以及钢铁重工业工作,其用水量和排放污水量极大,因此修建了满州井等蓄水设施,通过预先在多个地方的穿好大量的集水管,实现集水的水井方式。
2.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1)太子河文化记忆:据《奉天通志》记载,清初的太子河水运已是“船排争泊,水利颇饶”,具有一定的规模。清中期后,就更为发展了,而且这时的太子河水运已由最初的用于军事目的、运送士兵、辎重、情报,发展为用于经济需求,把上游山区生产的特产运至下游来进行商品贸易。
三、小结
连山关村落是辽宁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建筑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日军侵占时期建设的历史村落,记录了当时年代下铁路站场用水与人居用水并行的人水关系。据日本文献记载,满洲井不符合日本国土的实际情况,而满洲井也是专门为东北地区的地质情况而设计出来的用水设施,仅适用于东北地区的或者地质相同的区域,因此连山关的用水设施具有独特性。
参考文献
解学诗, 苏崇民. (2011). 满铁档案资料汇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百浩. (2016). 日本殖民政策与南满铁路附属地规划. 规划师, 32(9).
刘梦瑶, 王鹏飞, 贺星, 石佳. (2023). 红色旅游驱动下传统村落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马栏村为例. 敏地理研究, (6).
水道協会. (1956, October). 満州井戸について. 水道協会雑誌, (264).
水道協会. (1998, November). 消えゆく水道の技術「満州井戸」. 水道協会雑誌, 67(11), (通号770).
Ahas, R., Aasa, A., Silm, S., Roosaare, J. (2005). Seasonal indicators and seasons of Estonian landscapes. Landscape Research, 30(2), 173–191.
Olwig, K. R. (2005). Liminality, seasonality and landscape. Landscape Research, 30(2), 25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