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辽河流域 -> 正文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LH-001

所属年代:始建于1683年(清康熙22年)

所属区域:松花江流域-锦江流域

完成学生:仇思凡、杨豪文

指导教师:袁敬诚、汪芳、杨子江、冯任军

合作高校: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锦江木屋村位于头道松花江上游,是黑龙江支流松花江上游支流;

2)气候条件:该区域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洪涝来源于山洪与降雨,年降雨量约为800mm,集中于夏季,且具备寒地典型旱涝冻灾害表现;

3)地形地貌:锦江木屋村地处长白山主峰西坡山脚下的森林腹地,背山面水,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锦江木屋村平均海拔890m,最大相对高差70m左右,距头道松花江500m左右;

4)人文环境:锦江木屋村通过顺应山体走势,利用长白山地区的优质木材建造木刻楞建筑群,成为了头道松花江上游独特的满族文明代表。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工程调控水:利用水塘进行集中式导蓄一体化,水塘位置的选择依村落地形高程而定,出现于锦江木屋村落内部与村落边缘,适用于村落地势高程变化明显的地区,存在显著高差,山洪与降雨依地势而下,在村界范围内以街巷坡度引导,统一汇入塘内而后排放于江河;

2)水系统整合:村内雨水径流先顺自然坡度下滑入院落空间,后集中汇集入村落主要道路排出。同时村址南侧有大量连续天然坑塘,对于山洪调蓄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山上导水、依巷就势、村内院塘蓄水的生态智慧;

3)水资源管理:主要通过农作区和林区作物植被保水固土、雨水存蓄,并利用渗透性较好的传统木刻楞建筑和地面铺装进行蓝绿空间渗水。

2.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1)择址避害:锦江木屋村通过避开主山脉的山洪主要来向,村落选址于山川余脉脚下的坡度平缓地带,整体坡度属于浅山区。内部坡向以南坡和东南坡为主,获得充足日照的同时抵挡了北侧寒风;

2)工程疏导:利用道路在村址南侧边界线附近形成排水带,形成借助微地形将村落雨水集中汇集于南侧,而后向西排入松花江的基本排水路径。

三、小结

锦江木屋村已有高、防、导、蓄、迁、坚的生态智慧。村落充分利用微地形,把握流域水系、地形高差与村落选址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改造的选址智慧。此外,为应对独特的地理气候问题,传承千百年来凝练出一套低成本、低技术、低维护度的生态治水智慧空间模式,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芦旭,张晴,雷振东,景阳,张恬姿.(2022).黄土沟壑区传统村落的理水智慧及其规划启示.现代城市研究,(09),97-104.

欧亚鹏,李小龙,孙嘉悦.(2022).半干旱区传统村落基于理水的绿色人居营建——以关中地区涝池为例.城市规划,46(11),116-124.

李哲,黄斯,王晗,李严.(2022).传统村落理水生态智慧数字化解析——以江西流坑村为例(英文).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13(03),371-381.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