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辽河流域 -> 正文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秦始皇碣石宫遗址群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LH-009

所属年代:秦汉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所属区域:辽河流域

完成学生:付子豪、高鑫、廖海东

指导教师:袁敬诚、汪芳、李志刚、杨子江、张子龙、冯任军、高晨舸

合作高校: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区域位置:碣石宫遗址群隶属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

2)自然气候: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3)地形地貌:既有滨海平原的平坦开阔,又有丘陵地带的起伏变化,背山面海,位于辽西走廊偏南部;

4)水文水系:处于渤海流域中石河以及六股河小流域内,整体建立在两条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上。

二、人水关系

1.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1)碣石与海洋祭祀文化:碣石在古代被视为“东海之门”,是帝王巡海、祭祀的重要地标。秦始皇东巡至此,立石铭功,后世帝王亦曾登临,成为国家权力与海洋信仰的象征;

2)地方记忆与叙事传承: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使碣石成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强化了其文化记忆。当地民间也流传秦始皇求仙、徐福东渡等故事,万家镇及周边地名,如“碣石湾”,仍保留历史痕迹,成为地方认同的载体;

3)现代水文化保护与展示:遗址群已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通过复原展示、水下考古等方式,延续海洋文化记忆。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山-海-城”的景观格局:遗址群位于渤海沿岸的台地,背靠燕山余脉,前临海湾,形成“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主体建筑,如石碑、宫殿,沿中轴线布局,朝向大海,象征皇权对四海的统御;

2)水利设施与功能分区:建筑基址发现夯土台基和排水沟,表明通过高台建筑和地下沟渠应对潮汐、暴雨的影响;

3)水体景观的象征性营造:利用海湾潟湖或人工开凿水池,如“太液池”,形成“一池三山”的仙境意象,呼应秦始皇的求仙思想。

3.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宫城形成“三步阶梯状”的建筑台面,利用了自然地势的高差,为建筑的自然重力排水系统奠定基础。遗址排水系统完备,由迎水区与排水管道两部分组成。内排水系统采用自渗、内储等方法解决排水问题。院落地面以红砂土和细海砂相间铺垫而成,具有自渗功能。

三、小结

碣石宫遗址群是民族统一、疆域边界意识的重要体现,为后世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营造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其给排水系统和因地制宜的高超建造技艺也人水环境和谐统一的体现。


参考文献

华玉冰、杨荣昌(1997).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石碑地遗址的勘探与试掘.考古,(10),36–46+97–100.

华玉冰、杨荣昌(2001).辽宁绥中县石碑地遗址1996年度的发掘.考古,(08).

华玉冰(1997).试论秦始皇东巡的“碣石”与“碣石宫”.考古,(10),81–86.

华玉冰(2012).石碑地遗址的建筑艺术与技术.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编,东北亚古代聚落与城市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93–501.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