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辽河流域 -> 正文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海遗址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LH-007

所属年代:兴隆洼文化中晚期

所属区域:辽河流域

完成学生:孙御航、王翔宇、董晓曦

指导教师:袁敬诚、汪芳、李志刚、杨子江、张子龙、冯任军、高晨舸

合作高校: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位于大凌河支流牤牛河流域;

2)气候条件:查海遗址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半干旱特征;

3)地形地貌:查海遗址坐落于辽西努鲁儿虎山北麓的山前台地,处于三大地理单元交汇处;

4)人文环境:查海遗址的自然水系利用体现了“规避风险-高效利用-神圣化重构”的三重智慧:通过台地选址规避洪水,窖穴储水与井技术突破季节性缺水限制,并将水系纳入龙图腾信仰体系(如龙形堆石头部朝向主河道)。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生活取水:聚落核心区距季节性河道直线距离不足500米,雨季直接取用地表水;旱季依赖地下水与窖穴储水;

2)农业调控:台地黄土保水性好,结合窖穴储水缓解旱季缺水;冲积平原雨季泛滥后淤积肥沃淤泥,辅助种植黍、粟;

3)防洪设计:台地选址高出河床10~15米,规避洪水威胁;人工环壕兼具防御与排水功能,雨季疏导地表径流。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自然屏障强化:东、西冲沟与人工壕沟形成闭合防御圈,雨季水流增强壕沟阻隔效果,形成“以水为墙”的立体防线;

2)战略视野控制:台地制高点(海拔200~250米)可俯瞰大凌河平原与周边河谷,掌握水源地与交通要道监控权。

3.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台地选址高出河床10~15米,规避洪水威胁;人工环壕兼具防御与排水功能,雨季疏导地表径流。

4.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这种以水定址、以水兴农、以水御敌的模式,不仅保障了辽西早期定居文明的存续,更开创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水资源管理的典范,为后续红山文化大型水利工程奠定技术基础。

三、小结

查海遗址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明的典范,坐落于辽河上游努鲁儿虎山北麓的台地之上,以“地理-文化共生体”为核心特征,通过控制流域内石玉资源、发展旱作农业及创制玉礼符号,构建了山前台地聚落与流域生态深度适配的生存模式。其玉礼制与龙图腾信仰沿辽河水系向东扩散至红山文化,向西与黄河流域文明互动,既彰显了西辽河流域作为独立文明起源地的地位,又以“旱作农业+玉器礼制”的独特路径,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连接东北亚与中原的北方枢纽,实证了流域间资源协同与文化融合对早期文明演进的关键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马明志(2021).查海遗址家户分析.文博, (05), 54-58.

陈醉(2021).查海遗址聚落形态新论.边疆考古研究, (02), 97-113.

徐紫瑾(2023).查海遗址社会的秩序性构建——基于家户考古的视角.华夏考古, (03), 139-146.

徐紫瑾(2024).查海遗址晚期社会经济再研究.北方文物, (03), 41-47.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