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名称】030 ES-004
【依托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福建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
【负责专家】冯新刚 副主任、田家兴 所长
【所属地区】东南诸河流域 / 福建省泉州市
【联系方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田家兴,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基地特色】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桥南古街历史文化区隶属于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地处洛阳江入海口处,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得名。2021年泉州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洛阳桥是22处遗产点之一,桥南古街是世界文化遗产——洛阳桥重要的关联历史环境,从宋元时期伊始,其历史文化脉络发展与洛阳桥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泉州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2024年,桥南街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录(待公布);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桥南街区临近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之一,包括河口、滩涂、红树林等,主要保护滩涂湿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以及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等野生动物。随着红树林种植面积的扩大,洛阳江已多年未再发生赤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街区内市政给排水及电力电信管网铺设完备,通村道路硬化,但飞线及电线杆有待治理,影响街区传统风貌。由于历史街区内建筑多为砖木混合类,容易对历史街区造成安全隐患,亟待整体性提升,家禽产生的粪便未处理,影响人居环境卫生。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泉州市洛江区桥南古街保护性规划
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传统智慧的城镇排水防涝模拟调控及水城适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数据基础
① 地理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地形图;
② 文本数据:相关上位规划;
③ 社会经济数据:区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挖掘并评估历史文化价值、特点和现状存在问题,延续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并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宣传泉州洛阳江口区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实现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研洛江区桥南古街片区,指导学生分析世界遗产公共价值与活化方式,探索泉州海洋贸易活动兴盛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带领学生感受以南音、泉州提线木偶为主的非遗文化、以蟳埔女习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忠惠蔡公祠、万安桥院、蔡继善祠为体现的宗教文化以及侨乡文化等多种文化叠加共融交汇的地域场景。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通过开展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估,构建福建省红树林湿地保护样板段,开展洛阳江流域整体管理机制研究及应对红树林湿地保护的生态排放标准修正,推动红树林资源的生态化利用;
② 教学内容:探索泉州湾、洛阳江口区域特有的资源景观及生态系统构建,指导学生实地参与红树林湿地保护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常态化水质检测实习,设计小流域生态恢复项目,带领学生应用生态模型模拟红树林湿地未来发展前景。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① 科技服务:从大尺度排水系统构建、排水分区科学划分、管网及泵站建设标准修正等角度,对洛阳江流域搭建城镇(街区)水文水动力机理模型,系统识别城镇洪涝致灾因子,以城镇空间调整、市政设施协同、水利工程建设等维度为抓手,提出兼顾行洪、生态、景观、用水需求的基于洪(潮)约束条件下的涝水优化调度算法和防洪空间运行协同的排联调工作模式;
②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洛阳江流域水文气象资料调查及防灾工程设计,并开展防洪排涝联排连调工作模式设计和系统运行维护,提高流域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及人居环境常态化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系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