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诸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东南诸河流域 -> 正文

福建厦门岛 “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5-26

【编号名称】020 ES-003

【依托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负责专家】范大林 高级工程师、左进 副教授

【所属流域】东南诸河流域 / 福建省厦门市

【联系方式】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范大林,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本基地位于九龙江入海口,以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九龙江北岸沿海地区组成独特的滨海城市空间结构,沿线聚落遵循“山海相依、蓝绿交融”的规划理念,打造了从山地到海湾的梯状空间布局,既保留了闽南传统聚落风貌,又融入现代城市功能,为市民营造了富有海洋特色的宜居宜游环境,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海湾流域城市空间模式;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本基地依托海湾水系网络,形成丰富的城市湿地资源和滨海生态系统。山环水抱、溪湾纵横的地形格局造就了山、海、城间丰富的空间交融变化与生态多元性,构筑了独特的“山海廊道”生态网络。基地积极推进流域生态修复和海岸带生态保护,持续提升海湾生态服务功能,打造溪清、湾美、岸绿的生态走廊。同时,本基地注重海岛生态智慧科技应用,积极推动厦门岛及周边海湾流域建设成为展示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海上花园城市”示范窗口。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规划设计实践项目: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厦门市总体城市设计、环厦门湾概念性整体城市设计、马銮湾整体城市设计、九大溪流沿线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等;

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与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等。

2)数据基础

① 地理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大地测量数据等;

② 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记录;

③ 社会经济数据:本区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

④ 文本数据:本区域内多个湾区和新城的城市设计与本岛大提升城市更新项目。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科技服务:研究九龙江入海口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分析水系网络对厦门岛滨海城市格局的塑造作用;为厦门岛及鼓浪屿滨海、滨溪空间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优化九条主要溪流沿线及海湾沿岸功能布局;开发基于GIS的海湾流域聚落空间评估工具,支持空间布局的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研究闽南传统聚落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融合的技术路径,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湾流域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② 教学内容:结合“流域人居系统遥感智能计算与应用”专题课程,组织学生调研厦门岛及九龙江入海口区域聚落形态;指导学生运用空间分析技术评估厦门岛滨海、滨溪区域的可达性与公共空间品质;带领学生参与厦门岛及鼓浪屿滨海节点的空间优化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解析海湾流域城市空间格局的能力,开展厦门海岛聚落形态变迁的实地考察,引导学生理解并参与具有海洋特色的宜居宜游环境营造过程。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开展厦门岛海湾生态健康评估,研究“山海廊道”生态网络构建模式,提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方案;探索海岛水系统气候适应性策略,增强滨海生态韧性;研究生态智慧技术在海岛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方案,促进溪流与海湾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发基于山环水抱、溪湾纵横地形特征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为打造“海上花园城市”提供科学支撑;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厦门岛及周边海湾生态环境调查,指导学生设计城市湿地修复与滨海生态系统构建方案;开展厦门岛流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组织学生参与溪清、湾美、岸绿生态走廊建设实践;通过海岛生态智慧科技应用案例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滨海生态环境问题的创新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专业实践。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