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名称】065 YA-014
【依托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支持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牛恋村村委会
【负责专家】杨毅 教授
【所属地区】长江流域 /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
【联系方式】昆明理工大学 项振海,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遵循“临水而居”布局,改造雨污分流系统,整治水域8000平方米,形成“湿地—村落—农田”生态空间结构。引入“乡村CEO”管理模式,盘活闲置房屋发展民宿集群,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乡村振兴路径;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小渔村位于滇池南岸,历史上以渔业为生,保留独特的渔耕文化,如渔船、渔笼等传统渔具,并融入古滇干栏式建筑元素,复原螺蛳壳墙面等特色民居风貌。依托滇池生态资源,发展渔家美食、非遗文创(扎染、乌铜走银)等体验项目,成为滇池流域渔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村庄三面环水,依托滇池湿地生态,建成500米生态廊道及320亩茨巷河前置库,水质提升至Ⅲ类标准。通过退耕还湿、稻鱼共生等生态农业,打造露营基地、水上餐厅等绿色业态,2023年游客超120万人次,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互联中国公益行动:晋宁小渔村
② 传统聚落形态和保护性规划设计研究
③ 滇池流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专项研究
④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
2)数据基础
① 空间数据:小渔村历史街巷测绘数据;村落建筑年代、类型、风貌调查数据库;滇池流域村落空间形态数字化档案;历史文献数据;
② 水文数据:河流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等的长期监测数据;
③ 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记录;
④ 地理数据:大地测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
⑤ 社会经济数据:流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信息等。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教学内容:基地将聚焦海晏村独特的滇池流域滨水村落空间形态,开展面向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创新性研究。我们将对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数字化重构,深入解析其“枕山、环水、面屏”的传统营建智慧和生态适应性。学生将通过实地调查和专业分析,探索传统聚落空间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将传统营建智慧与现代生态设计理念相结合。这一过程不仅能为当地提供基于文化价值的村落更新与保护技术指导,还将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使其能够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规划和生态修复等领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为流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系统采集古滇干栏式建筑、螺蛳壳墙面营造技艺及传统渔具(渔船、渔笼)数据,建立滇池渔耕文化数字化基因库,结合3D扫描与数字建模技术复原濒危技艺,解决渔文化活态传承断层问题;
②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运用3D扫描加数字建模技术复原传统民居构件,设计非遗文创产品(如乌铜走银渔具模型),通过田野调查记录渔民口述史,完成《滇池渔文化数字地图》编制。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① 科技服务:构建茨巷河湿地建筑排放监测模型,优化稻鱼共生系统生态效能,设计“湿地一农田一民宿“循环水系减少面源污染,支撑滇池Ⅲ类水质长效维护;
②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人居环境中湿地植物(如芦苇、菖蒲)固碳能力测算、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调查,模拟滇池湖滨带生态承载力,编制《小渔村低碳旅游规划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