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长江流域 -> 正文

湖南省湘乡市 “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5-27

【编号名称】014 YA-004

【依托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支持单位】湖南省湘乡市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余翰武 教授

【所属地区】长江流域 / 湖南省湘乡市

【联系方式】湖南科技大学 胡敏,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基地特色】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湘乡汉初置县、三国立城,是湘军文化的发源地与长江流域中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传承枢纽。作为湖湘文化重镇,非遗资源丰富,“湘乡石坝鼓”列入国家非遗名录,“虞塘木偶戏”“壶天火龙灯”等民俗技艺活态传承,孕育了曾国藩、黄公略等湘军统帅,更淬炼出黄公略、蔡和森等革命志士。涟水两岸的云门寺宋塑群像、褚公祠碑刻、岱子坪新石器遗址,共同构成多维度文化景观;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湘乡以涟水中游生态长廊为主线,依托“四水归湖、三山拱卫”的山水格局,建成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同时依托水文化遗产廊道,串联起茅浒水乡、东台山森林公园与红色研学线路,以“灌渠活态展示区+非遗体验村落”的文旅融合模式,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韶山灌区贯穿湘中地区各县市百万亩农田,是湖南省综合功能最全,灌溉面积最大,文化底蕴最深,综合效应最大的灌区工程。该工程的水源就是位于湘乡的水府庙水库,同时湘乡境内有洋谭引水枢纽、破险关隧道、飞涟灌万顷渡槽等多项韶山灌区代表性水利工程项目。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湘乡三龙湾灌渠小镇(2023)

② 湘乡市山体水体专项保护规划(2020)

③ 湘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8)

④ 韶山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活化与文化传承研究(23YBQ078,2024)

2)数据基础

① 数据集:当地水文数据、气象数据、地理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

② 文本与视频:以“红色资料”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韶山灌区)。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聚焦历史水文化挖掘与数字化保护,系统梳理长江流域农耕水利遗产脉络,构建涵盖湘军文化、农耕水利方面典籍和韶山灌区发展史料的数字化遗产库;运用三维建模、数字地图等技术,对宋塑群像、碑刻篆文等文物进行高精度还原,推动“石坝鼓”“火龙灯”等非遗活态化展示;

② 教学内容:讲授长江流域农耕文明演进历史规律以及水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指导学生应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扫描等技术完成古遗址数字建档;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灌区工程、红色故居与非遗传习所,开展“文化解读+数字化保护”实践,形成文化遗产保护案例报告。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开展长江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评估,促进水资源集约利用;在水府庙等湿地公园进行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研发生态护岸、湿地—灌渠协同净化等技术,支撑水污染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湘中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如水资源与红色文旅融合、分布式生态资源再生与利用;

② 教学内容:解析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导学生开展湿地水质监测、物种调查以及健康指数测算;基于生态模型模拟流域绿色发展场景,设计农林复合治理方案,参与乡村绿色经济规划实践。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① 科技服务: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韶山灌区现代化改造,搭建智慧灌区数字平台,实时监测水位,预警旱涝风险,动态优化百亩农田灌溉方案;聚力推进防汛抗旱、水资源优化配置、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② 教学内容:韶山灌区智慧化改造设计,灾害处理流程模拟教育。带领学生进行韶山灌区湘乡段实地考察,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其现代化改造;结合当地防灾演练活动,研究洪水应急处置方案,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责任担当的水利人才。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