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长江流域 -> 正文

湖南益阳富兴村 “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5-20

【编号名称】009 YA-003

【依托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支持单位】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陈一溥 副教授

【所属地区】长江流域 /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

【联系方式】湖南城市学院 陈一溥,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基地特色】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富兴村地处洞庭湖南岸、资水流域,具有深厚的农耕文明与滨水文化积淀。基地充分挖掘村史脉络与民俗资源,通过庭院景观融入传统农耕器具、乡土植物等文化符号,将农户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改造为兼具生产性与观赏性的“文化庭院”。这种以庭院为载体、以流域水网为脉络的改造模式,既延续了洞庭湖流域“人水相依”的生存智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态遗产传承动力;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基地紧邻洞庭湖生态敏感区,设计方案通过“六个一”工程构建流域生态治理微循环系统。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设置生态排水沟渠拦截地表径流污染物;利用本土植物分层配置(如菜园绿篱、庭院果树)提升碳汇能力,将荒废土地转化为兼具经济价值的“庭院菜园”。同时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通过杂物房统一收纳农具、柴草等生产物资,破解乱堆乱放顽疾。这种“生态修复+绿色生产”的庭院改造模式,体现了洞庭湖流域“人水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针对资水流域多雨易涝的区位特征,创新性构建庭院尺度防灾体系。通过两种排水沟做法解决屋檐积水、道路内涝问题,结合透水铺装增强雨水下渗能力;在农户庭院设置可移动式家禽栏舍,避免雨季禽畜粪便随径流污染水体。这些水工程措施显著提升了村庄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体现了流域性人居环境整治的系统性思维。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资阳区沙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数据基础

① 气象数据: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量等;

② 空间地理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多光谱卫星数据等;

③ 社会经济数据:富兴村人口规模、经济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

④ 核心规划指标数据: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用地控制等。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针对富兴村历史文化挖掘不足、民俗活动缺乏系统记录的问题,利用三维建模、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传统建筑、农耕工具进行数字化存档,构建村庄文化数据库。无人机航拍村落格局,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便于文化展示与教育。通过设计文化景观小品(如农耕文化墙、民俗故事雕塑),将村史元素融入庭院改造,强化村民认同感;

② 教学内容:教授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乡土景观设计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场景规划设计,学习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提升创意落地能力。指导学生参与村史口述访谈、文化地图绘制,完成“一院一故事”庭院文化提升方案。成果输出形成《富兴村文化遗产保护手册》及数字化展示平台。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针对生活垃圾乱堆、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推广低成本生态技术(如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堆肥处理有机垃圾)。在庭院改造中设计“三格式生态化粪池”,结合植物过滤带处理粪污。利用荒废土地打造“生态菜园+绿篱围栏”复合系统,推广有机种植与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② 教学内容:讲授生态修复技术原理、循环农业设计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庭院微湿地”建造、垃圾分类示范点运营,分析污染治理数据。指导学生开展土壤检测实验,提出针对性治理方案。成果输出制定《富兴村生态庭院建设技术指南》,建立3-5个绿色生产示范户。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① 科技服务:针对排水沟阻塞、雨季内涝问题,设计“生态排水沟+雨水花园”组合系统,提升雨水渗透与导排能力。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改造庭院道路,结合地势设计分级排水沟渠。针对洞庭湖流域洪涝风险,利用水文模型模拟村庄排水路径,优化庭院与公共空间的高程设计。建立简易水位监测站点,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数据至村级管理平台,预警极端天气下的洪涝风险。特别设计的“杂物房+围栏”复合结构兼具物资仓储与防洪挡水功能,其标准化建造为洞庭湖沿岸乡村提供了低成本防灾设施范本;

② 教学内容:教授小微水系统设计、洪涝灾害模拟软件应用。指导学生测绘村庄排水现状,搭建传感器网络,学习数据分析与应急响应流程,完成庭院排水系统改造方案,开展防灾应急演练。成果输出编制《富兴村庭院排水技术标准》,提交村庄防洪风险评估报告。针对学生能力培养,掌握数字化保护、生态修复、小微水工程设计等复合技能,形成“技术+文化+生态”多维视角。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