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长江流域 -> 正文

重庆天府镇文星村 “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5-20

【编号名称】008 YA-002

【依托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支持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负责专家】李云燕 副院长

【所属地区】长江流域 /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

【联系方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王正,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天府镇位于嘉陵江北岸,属典型山地河谷聚落,地貌特征鲜明。依托沉陷区治理、生态农旅建设等实践,为聚落优化与空间规划教学提供示范基础;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镇域位于华蓥山脉观音峡背斜,生态良好,文化积淀深厚。自卢作孚先生1927年推动乡村建设以来,保留了天府煤矿等丰富遗存,具备流域文化传承与城乡融合研究价值;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依托自然与区位优势,发展缙云甜茶等生态农业和艺术村落等文旅项目,形成农文旅融合模式,推动生态资源向产业价值转化;

4)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镇域地形复杂,采煤历史遗留沉陷风险。结合矿区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可开展洪涝防控、水利设施与山地灾害防治教学。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重庆天府镇文星村乡村振兴规划示范项目

2)数据基础

① 环境数据:包括人员行为、室内温湿度、能耗指标等多维度长期监测数据;

② 水文数据:涵盖长江流域主要站点的水位、流量、降雨等时序观测资料;

③ 地理空间数据:整合GIS平台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人口与经济等统计信息;

④ 历史资料数据:梳理地方相关历史文献,提取流域文明演变与空间结构信息;

⑤ 社会调查数据:通过问卷与访谈获取居民环境认知与行为特征数据。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科技服务:围绕长江流域山地村镇的聚落形态演变与空间重构问题,开展典型村镇聚落调研,采集建筑形式、地形特征与土地利用等空间数据,利用GIS、遥感等数字技术建立三维空间模型,服务流域聚落空间治理与高质量发展;

②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村镇聚落空间实地调查,掌握地形判读、空间分析与聚落建模等方法;通过聚落更新设计任务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空间规划、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能力,提升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空间规划与优化设计水平。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依托巴渝传统场镇与滨水文化遗产资源,开展流域文化景观价值识别与保护技术研究。结合3D建模、VR复原等数字手段,构建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平台,推动传统聚落历史价值的整体传承,服务区域文化遗产保护战略;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赴流域历史聚落开展文化遗产调研,学习遗产识别、空间测绘与文化解读方法;通过文化景观保护方案设计训练学生遗产保护表达能力,掌握从历史演变到空间干预的操作路径,增强其文化空间介入与活化再利用能力。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立足重庆山地城市生态特征,聚焦绿色建筑与生态修复实践,开展流域区域绿色发展路径研究,探索适应地形、气候与民族文化特点的绿色技术体系,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转型;

②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典型绿色建筑项目调研,理解被动式设计、生态材料利用与节能系统原理;结合模拟设计课程,训练学生绿色建筑全过程策略制定与性能评估能力,提升其从理念构建到实际表达的绿色设计实操水平。

4)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① 科技服务:依托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带典型洪涝灾害特征,开展滨水空间洪水风险识别与适灾性布局研究;提出面向极端气候事件的洪涝防控策略与工程干预技术方案,服务区域灾害韧性提升;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实地踏勘山地城市易涝区域,采集现场水文数据与空间信息;开展洪水模拟与适灾空间布局设计实训,引导学生掌握城市防洪规划、水利工程基础与风险响应机制,提升其城市防灾设计与水安全管理综合能力。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