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名称】048 YE-013
【依托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支持单位】内蒙古清水河县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张鹏举 教授
【所属地区】黄河流域 / 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老牛湾镇
【联系方式】内蒙古工业大学 杜娟,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老牛湾流域聚落,独具魅力。它融合蒙汉风情,传统石窑建筑依山水地势错落分布,见证多元文化交融。在空间规划上,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一方面,划定生态保护区,守护黄河岸线与周边山林,维系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科学布局旅游功能区,打造民俗体验、观景休闲等区域,完善交通、住宿配套。通过合理规划,既让古老聚落留住乡愁,又能借助黄河流域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文旅,实现传统与现代、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进;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清水河县老牛湾基地地处黄河与长城握手之处,历史悠久。这里见证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碰撞交融,是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诠释。自春秋战国时期起,此地便处于重要战略位置,历经秦汉戍边、宋辽对峙、明筑边墙等历史阶段,留下丰富遗迹。古村落建筑风格独特,融合蒙汉民族元素,承载着先辈生活智慧,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古朴的民间艺术、传统节庆习俗等,绘就了民族融合的绚丽画卷;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老牛湾基地坐拥黄河大峡谷壮美风光,周边山水相依,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黄河奔腾而过,形成独特峡谷地貌,两岸植被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生态宝库。周边山地森林、草地广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宛如绿色屏障。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节点,这里串联起黄河风光带、长城文化带等生态文化景观,为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筑牢生态根基,为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打造宜居宜游环境提供优质资源。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清水河县老牛湾传统材料调研
② 清水河县老牛湾石窑民居建筑形态调研
③ 清水河县老牛湾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调研
2)数据基础
① 水文数据:河流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等的长期监测数据;
② 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记录;
③ 地理数据:大地测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
④ 社会经济数据:黄河流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信息等。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科技服务: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测绘技术,对老牛湾流域聚落进行数据采集。构建包含建筑、巷道、公共空间等要素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后续规划和保护提供详实数据基础。在聚落周边河流、山地等区域部署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土壤、植被覆盖等生态指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其对聚落空间的影响。运用城市规划模拟软件,结合老牛湾聚落发展需求、人口流动趋势、生态承载能力等因素,对不同空间规划方案进行模拟推演。评估各方案的优劣,辅助规划决策,实现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优化;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老牛湾聚落实地测绘,掌握测绘仪器使用方法,学习数据采集与处理技巧,深入理解其空间构成与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与分析能力。分析生态问题与聚落发展的相互关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聚落空间规划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生态规划设计能力与环保意识。教授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如建模软件、GIS分析平台等,对老牛湾聚落空间进行分析与规划,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实际规划问题的能力。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深入挖掘老牛湾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其在长城-黄河文明交汇中的独特价值。运用数字化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等,建立流域内古堡、古村落等文化遗产的高精度数字化档案,展示其与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融合模式,推动老牛湾流域人居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② 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探究老牛湾流域文明在蒙汉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演进规律,学习运用数字化工具如3D建模、AR展示等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播。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老牛湾古堡、古村落等遗迹,开展数据采集、遗产数字化保护、绘制历史文化地图等实践,进行流域文化遗产的专题调研。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开展黄河流域老牛湾段生态健康评估,结合山地峡谷地形,构建生态修复样板区域,探索适合黄河流域的生态恢复与整体管理机制。优化当地农牧业发展模式,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减少对黄河生态的污染,推动文旅-农牧业融合、清洁能源利用等绿色经济模式发展;
② 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开展可持续农牧业与水资源规划管理设计实践。进行实地水文生态指标检测,如含沙量、水质、生物多样性调查,设计黄河支流生态恢复项目,如湿地修复、河岸植被重建等。通过生态模型模拟流域未来发展,分析绿色经济与生态补偿机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