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名称】039 YE-012
【依托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高兴玺 教授、史文正 高级工程师
【所属地区】黄河流域 /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
【联系方式】刘泽鹏,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垣曲县依托黄河流域“两河三川”(亳清河、允西河及三川河谷)的自然基底,构建“一城一带五基地”空间发展格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核心,统筹城乡聚落布局。通过《垣曲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聚焦“一河一路五大重点领域三十项牵引性工程”,重点打造亳清河城市休闲带、历山-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及沿黄村落集群。中心城区规划以生态宜居为导向,通过古城国家湿地公园、亳清河生态廊道等形成“山水城共生”的空间形态,为移民安置、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支撑;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垣曲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商周时期即为“亘方”所在,唐宋设县建制,明清时期商路兴盛,是晋豫黄河文明走廊的重要节点。境内亳清河、允西河等黄河支流孕育了早期聚落文明,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垣曲商城遗址,是黄河流域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前期完整城址;历山舜王坪传为舜帝躬耕之地,留存原始农耕文化记忆;埝堆玉皇庙、宋村元代戏台等古建彰显多元建筑艺术。北白鹅周代墓地出土的“夺簋”等青铜器铭文实证了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方国文明史,下亳城址、洪庆观等遗址串联起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商贸文化的千年脉络,形成“山河表里”的文化地理标识;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垣曲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纲,依托小浪底水库形成的黄河三峡水域及亳清河、古城两大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达45.2%,被誉为“山西天然植物园”。通过深化湿地、河湖综合治理,亳清河湿地公园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生态屏障,保护国家一级珍稀动植物如金钱豹、黑鹳及连香树等。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贯通沿黄11个乡镇,串联核桃产业基地、历山蜂蜜示范区及寨里史前遗址群,推动“遗址保护+山水文旅+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垣曲县“一城一带五基地”建设项目
② “一河一路五大重点领域三十项牵引性工程”项目布局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科技服务: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体系,摸清垣曲县的资源利用上限与环境质量底线,优化“一城一带五基地”空间布局;运用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分析沿黄村落集群可达性,结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流量数据,构建“文旅产业-生态廊道-聚落网络”协同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②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模拟流域聚落智慧规划,利用CityEngine软件模拟亳清河城市休闲带不同开发强度下的生态承载力,提出低干预规划方案;联合流域轻舟项目依托单位,开展沿黄11乡镇人居环境调研,开展垣曲县产业基地与村落空间耦合的研究,为产业空间规划提供学术支持,使用数字孪生平台参与公共空间微更新。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建立黄河流域垣曲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档案,利用LiDAR扫描、三维建模技术对商代垣曲商城遗址、北白鹅周代墓地遗址、青铜器铭文进行高精度记录,构建“垣曲黄河文明基因库”;联合考古与地理信息团队,解析舜王坪农耕遗址与黄河支流聚落的时空关联性,建立“流域文明适应性”多学科研究框架;
② 教学内容:开设黄河流域文明数字化技术相关实践课程,指导学生应用GIS、无人机航测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对埝堆玉皇庙、宋村元代戏台等古建进行数据采集;开设“文化遗产传播设计”相关专题实践工作,开发产学研融合课程,开展推动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与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开展亳清河湿地、古城湿地生态健康评估,构建“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耦合模型,优化垣曲县水资源利用模式,减少河流生态污染;推动亳清河、古城两大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为文旅发展打下基础;
② 教学内容:对亳清河湿地、古城湿地生态系统的文旅推动作用、服务模式、可持续经济农产品与流域自然源规划管理设计的案例分析及实践应用。实地测绘垣曲县水文生态指标,如水质检测、生物多样性调查,依托湿地资源模拟设计农业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