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名称】032 YE-006
【依托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景泉 副总经理、贾濛 建筑一院科研创新中心主任
【所属地区】黄河流域 /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
【联系方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贾濛,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青城镇地处榆中县北部,黄河干流流经镇域北界;历史上,青城镇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农业基础,发展成为军事要塞和农工商重镇;镇村空间不断拓展和演变,还一度形成金县、皋兰县两县共管分界于此的行政区划奇景;而今新型农业和文旅产业兴起以来,镇村规划空间格局迎来新变化;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榆中县青城镇曾是黄河沿线重要的渡口和码头,素有“黄河第一古镇,中国水烟之乡”的美名;为历代军事关塞,是明长城途径的重要关隘之一,现存古长城、烽燧等军事遗址7处;古镇街巷呈棋盘格式,整齐有序,主次分明;其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和非遗传承,文脉深厚,是黄河上游独具特色的风水宝地;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青城镇山水资源丰富;黄河沿古镇而过,全长60余公里,生态湿地资源丰富;作为生态廊道和文化线路,链接了荷花池和青城古镇等文化景观,形成良好的生态屏障,为青城镇人居环境的人文绿色发展提供资源;始建于崇祯七年(1634年)的引黄水利工程普泽渠,历经数代不断维护,至今仍在发挥功用;
4)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青城镇属黄土高原的黄河谷底,平均海拔1460米,年降雨量300毫米,四季分明;全镇2个村存在山体滑坡风险,14个村存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榆中县青城镇“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和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
② 青城镇灌溉水源工程暨青城历史文化名镇水系建设项目
2)数据基础
① 水文数据:河流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等的长期监测数据;
② 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记录;
③ 地理数据:大地测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
④ 社会经济数据:镇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信息。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科技服务:研究青城镇城村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分析黄河等山水地形对青城镇格局形成的影响;探讨新型农业兴起和文旅产业发展以及交通改善、生态建设等条件下,城镇和乡村形态结构和功能布局的演变发展,推动青城镇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历史文脉的传承,助力镇村更新与发展活力培育;
② 教学内容:开展青城镇镇村聚落形态调研,考察青城镇历史地理演化发展;调研青城镇产业发展和镇村格局演变,考察当代镇村空间发展情况;开展规划设计实践,探索青城镇镇村历史格局保护、空间品质提升和山水美学再现。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发掘并整理黄河流域青城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揭示流域人居遗产与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宜性模式;通过青城镇有关数字化工作的推进,助力建立黄河流域文明与遗产的数字化档案,推动黄河流域人居系统数字化传承;
② 教学内容:通过对青城镇的考察研究,探索黄河流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推动数字化技术工具在流域人居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带领学生进行青城镇文化遗产实地考察,应用数字化处理技能,如数据采集、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地图绘制等,开展流域文化遗产的专题调研与整理工作。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通过开展青城段黄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构建健康河流样板段,开展山地小流域生态恢复和整体流域管理机制研究;优化榆中县农业发展及水资源利用模式,减少河流生态污染;推动青城古镇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如农文体旅融合、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生态化资源再生与利用;
② 教学内容:研究青城段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开展可持续农业与水资源规划管理设计,探讨绿色经济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案例分析及实践应用;实地测绘榆中县青城镇水文生态指标,如水质检测、生物多样性调查,设计山地小流域生态恢复项目(如小岩山小流域生态恢复),学习应用生态模型模拟流域未来发展。
4)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① 科技服务:提高青城段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构建适宜的生态基础设施,缓解山地小流域旱、涝、泥石流等灾害;优化防洪与灌溉工程,保障农业和居民用水安全,建立数字化灾害预警系统,实时进行流域人居遗产动态监控与保护;
② 教学内容:研究青城段黄河流域水文循环与水资源管理;开展防灾工程设计及运行维护;研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系统,构建山地小流域水利工程模型,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当地防灾演练活动,研究洪水应急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