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薛鹏程
姓名:薛鹏程
专业:风景园林
导师:汪芳教授
家乡:安徽省淮南市
爱好:咖啡与旅行
毕业去向:升学,将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攻读人文地理博士学位
关于学习
01缘起北大
对北大景观的憧憬源自于我对设计的追问。本科时,传统建筑院校给予了我夯实的设计基础教育,但是我仍存在许多迷思,这包括:设计和艺术的区别是什么?景观应该为谁而设计?如何协调生态和美学的矛盾?在本科学习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北大景观以俞孔坚老师为代表的“野草文化”、“大脚美学”、“与洪水为友” 、“景观安全格局”等前沿的规划设计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决心不再仅仅为“美”而做设计,而是聚焦人地矛盾,面对气候变化、极端灾害、区域不平等、贫穷和安全等现实问题,学习北大景观所坚持的“眼里有人,心中有社会,脚下有土地”的景观设计。
02学习课程经验分享
质疑与批判的精神。我在北大景观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主要锻炼于李迪华老师的《景观社会学》和李溪老师的《景观与环境美学》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两位李老师引导我们不可以无条件服从既有事实,而应直面现象,学会“解蔽”的能力,寻找既有事实可以修正与优化之处。这种思维成为了我个人未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内在动力。
构建知识框架。研究生所面临的信息很多,信息荷载过高常常是遗忘与压力的原因。对于各类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知识框架整合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凝练有价值的核心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构建逻辑闭环,做到对新知识真正的理解与吸收。
以提问结束。提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往往建立在充分理解所提问对象的基础上,佐以思考,加之勇气,然后凝练地提出一个询问。这个过程不但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实现自我的第二次突破。
对世界保持好奇与想象。在跟随张天新老师发现老物件、对沙漠展开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对记忆、意向、场景、故事的强调让我与周遭世界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这使我意识到:基于个人真实体验,对世界保持好奇与想象可以使我们发现更完整的自我。
03科研经验分享
科学问题是最重要的。对于理科研究而言,科研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我的导师汪芳教授时常提醒我:数据量的庞大、方法的复杂并不能反映研究的高度,它们所反映的是实证过程的复杂度与严谨度,是寻找科学问题所对应答案的素材与工具。科学问题才是支撑科研核心所在,需要在科研全过程反复进行凝练、修改与优化。
“宏观-具体-可操作”。在许立言老师和John Zacharias老师的《文献阅读与独立研究》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聚焦和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大概的领域、尺度、对象,寻找一个宏观的想法;然后将问题具体化,思考变量和指标;最后再基于数据、方法等将宏观科学问题变为一个可以进行实证研究的可操作问题。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王志芳老师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核心方法》使我明白,人类的科学发展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我们所做的科研不应该是重复过去已有的动作,而应该用一种迭代的思维迈向更遥远的未来。例如,文献综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特定领域已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就是寻找“巨人”的征途,而将已有研究内容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发现GAP,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的过程。
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科研并不是自娱自乐,科研的目的是直面现实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在UAL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的三年科研训练期间,汪芳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时常引导我们不断思考正在着手的科研工作对这个世界有怎样的现实贡献:是否可以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回应国家政策?是否提升生活水平?是否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04科研外的生活
朋友是宝贵的财富。我非常庆幸研究生期间认识到可以共同成长、主动关怀与相互激励的小伙伴们,我们时常在课余时间相约未名湖畔、草图咖啡厅、巴沟山水园、邱德拔体育馆与勺中酒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朋友的陪伴加以特定的空间即构建了幸福的场所,在复杂的互动中诞生美好的记忆。
时间规划很重要。多线程工作是研究生的常态,需要寻找自己时间规划的方式。我往往是将事情分成优先级,重要的、不可挪动的事情先排入日程,然后再灵活协调其他各项事务。同时,我也比较注重每周完成不同事务的时间比,我有记录每个时段工作的习惯,并将每个工作贴上标签,例如“工作”、“学习”、“娱乐”等,然后不定期进行统计。如果该周期“学习”的时间占比较少,则在下一周期刻意提高这类事务的安排。
适度的运动。我常常在压力很大、心情沮丧的时候去运动一下,运动在帮助我走出负面情绪上十分有效。此外,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搬更多的砖。
关于深造
01心路历程
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求学经历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刚入学时,周边同学优秀的本科背景、丰富的人生体验、雄厚的家庭实力、高超的社交能力都让我时常自卑。但是,北大景观是一个十分包容的平台,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启发、批评、鼓励、指导、支持、帮助与陪伴下,我逐渐发现更完整的自我,成长得更加自信。同时,我也拓宽了景观设计专业的视野,体验到科研所带来的自我突破和内心热爱,开始重视人文关怀与社会需求,领悟到批判与质疑的精神。
02深造经验分享
和科研一样,证伪很重要。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我曾经也是如此。我的建议就是不断地尝试,直到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研究生期间我尝试了很多种身份,例如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实习生、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助理、燕园营建社DBPKU社团部长、学院研会学术部部长等。尝试的过程使我发现自己不合适行政工作、不具有决策力、不善于社交等。在我所经历的多重身份之中,我发现从事研究和学习工作的相关角色可以让我实现自我突破和高峰体验,因此做出了读博的决定和未来的人生规划。
首先寻找一个完整的自我,然后秉持燕园人和景观人的精神,把自己所学所悟应用在社会服务和祖国建设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获奖情况:
教育部国家奖学金、中国房地产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示范学生宿舍、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成果发表:
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
转载自:
https://mp.weixin.qq.com/s/a-VYAGtHpnNAwz3FVMd7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