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村庄的文化传统与人们的乡愁情感,不仅具有文化规范、社会认同和心理安慰的功能,更能够为人们提供心灵净化的体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其带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中国的乡村记忆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冲击。乡村记忆博物馆可以承载和传承村民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它不仅是展示村落过往的场所,更是村民游客交流互动的平台,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审视村落的历史发展轨迹,激发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促进村民凝聚力、增强传统村落认同感。
2023年8月6-11日,汪芳教授团队在山西省进行乡村记忆博物馆示范点选址及相关事宜的调研工作,从传统村落及示范村落的保护更新中探寻乡村记忆的传承规律。此次调研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52130804)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1AZD033)的支持下进行,调研地点包括5个传统村落:兴地村、焦家堡村、马堡村、大靳村和小靳村;3个在原有格局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的示范村:坂地村、长寿村和南槐志村;1个5A级景区:绵山风景区;1个博物馆:介休博物馆。调研过程得到介休市及绵山镇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由北京大学汪芳老师、山西大学高鑫玺老师、东南大学曹世杰老师、北京大学宋铮老师带队,调研组成员还有团队的3名学生,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苏婉仪,城市与环境学院本科生江欣越、陶悦然,以及中建设计公司的3名设计师,王元迪、李喆、代飞。
本次考察主要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及示范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情况,探索乡村记忆的传承规律,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提供实践经验和学术支持。通过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调研,可以发现其保护更新中的挑战与机遇,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参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图 调研团队在山西传统村落考察合影
图 调研团队当地考察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