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考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活动 -> 学术考察 -> 正文

学术考察 | 黄河流域河南开封兰考县乡村地方性景观调研

发布日期:2022-09-06

城乡景观通过长期的环境选择形成地方性鲜明的聚落,但在人工强烈干扰下也会出现一系列生态劣质化现象。适应性以可持续的方式调整系统实现动态平衡,由此成为应对环境系统、“人-地”耦合系统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人工干预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适应性视角,考察环境约束的快速发展地区,有助于揭示“人文-自然-空间”有机体在生态适应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机制。

2022年8月21日-26日,北大汪芳教授团队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进行了为期6天的乡村地方性考察,从生态约束的背景考察当地乡村的地方性重构情况,主要包括兰考县展览馆和6个乡村,即东坝头镇东坝头村、东坝头镇张庄村、谷营镇姚寨村、堌阳镇范场村、葡萄架乡杜寨村和仪封镇谢庄村。在兰考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飞的帮助和协调下,本次调研得到县政府、乡(镇)政府以及各位村书记的大力支持。这次考察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52130804)的组成内容,将兰考作为“环境约束的快速发展地区”的典型案例地。

图 本次兰考县乡村地方性的考察行程图

undefined

图 兰考县乡村景观

兰考县展览馆

undefined

图 在兰考县展览馆的调研考察

  • 对接指导:兰考县政府办代宝峰副主任、郑翔宇科长。

  • 县情概况:兰考地处黄河九曲十八弯最后一道弯,处于开封、菏泽、商丘三角地带中心,全县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属豫东平原,紧临黄河,地形地貌受黄河影响大,可分为临黄滩地、黄河故道、背河洼地三种类型。黄河自金代流经县境以来,多次决溢迁徙。据旧志记载,金、元、明、清、民国5个时期在县境漫溢决口143次,3条明显的故道自西向东横跨全境,多条故堤和无数埽坝遍布全县。故道两侧有1-5公里的背河洼地,故道中心的河床洼地及零星的碟形洼地,形成了自然的低洼易涝区。涝灾频繁发生,加之风沙、盐碱的危害,使兰考人民陷入困苦之中。

  • 地方适应:历史上,焦裕禄书记带领群众采取翻淤压碱的方法,改良盐碱地;采取翻於压沙的方法,改良平整沙地;采取挖河、修渠的方法,根除内涝。从1967年至1977年,兰考县委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引黄灌淤,挖河打堤,在治理“三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今的兰考植被覆盖率极高,建成黄河湾景区、黑龙潭景区、泡桐森林公园等绿色景区,乡村得到发展,并于2017年正式脱贫。

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

undefined

图 在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的调研考察

  • 对接指导:葡萄架乡政府卜大品委员、葡萄架乡杜寨村李永建书记。

  • 村庄概况:杜寨村位于葡萄架乡政府所在地南1公里处,包含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312户1298人。近年来,杜寨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美丽乡村”三面红旗村。杜寨村起源的“兰考蜜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 用地情况:杜寨村主要水系为贺李河,位于村庄北部边界,是生产生活主要用水,另有一处水塘位于村庄西北角。杜寨村以基本农田为绿化基底,耕地面积998亩,大部分是小麦田和蜜瓜大棚,其中蜜瓜大棚数量不断增长,现村内共有蜜瓜大棚475座,占地580亩。

  • 村落景观:村内现有砖混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村庄仍保留的老房子有二十几座。杜寨村进行道路拓宽时,不拆路南住房,以主房不动,配房不留的原则拆除围墙,为居民加盖统一的门楼。

  • 地方适应:兰考县杜寨村地处黄河故道,多风沙、多盐碱地,曾为典型贫困村。近年来,杜寨村关注生态保持,进行与自然本底适应的产业发展和建筑更新。其不宜种庄稼的弱碱性土壤适合蜜瓜种植,故发展蜜瓜产业,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兰考县仪封镇谢庄村

undefined

图 在兰考县仪封镇谢庄村的调研考察

  • 对接指导:仪封镇政府宋冲亚副镇长、仪封镇谢庄村谢周勇书记。

  • 村庄概况:谢庄村位于仪封镇西北4公里处,东临岳候线,北临兰曹公路,交通便利,全村661户2647人。

  • 用地情况:村内耕地面积为3600亩。近年来,村内复耕、闲置、坑塘14亩,绿化种植树木300棵,流转近200亩土地作为小麦育种基地,在村东规划西瓜种植产业园区,发展到600多亩,现有1200座日光大棚。

  • 村落景观:谢家双楼建筑外墙体至今残留着黄河水浸泡的痕迹,院内空地发展林下经济,仍有古树保留,作为豫东地区典型的清代富家民居,由村支书完成建筑修复工作。村内仍有古建筑包括4间小厢房,现利用为监控室,其余村民住宅整体变化不大,较为老旧。

  • 地方适应:谢庄村地处黄河故道,黄河多次泛滥改道,能在原址保存的民俗建筑为数极少,但现保留有谢家双楼这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土壤条件适合种西瓜,进行与自然本底相适应的西瓜产业发展。

兰考县堌阳镇范场村

undefined

图 在兰考县堌阳镇范场村的调研考察

  • 对接指导:堌阳镇政府黄雅雯委员、堌阳镇徐场村徐顺海书记。

  • 村庄概况:范场村位于堌阳镇域西南,日兰高速穿村而过,东与梁场村相邻,西靠后双井村,南接后孔场村,共336户,总人口1800人。

  • 用地情况:范场村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31.39公顷,主要为村民宅基地、村委会、商店、工厂等。泡桐具有防风固沙作用,部分土地发展为泡桐林地,利用废弃空地建设“宫、商、角、徵、羽”五个乐器元素的游园。

  • 村落景观:以防风固沙的泡桐树种发展而来的乐器产业为基础,村庄主路及周围以民乐文化为元素进行改造,进行相邻院落合并,家庭作坊内设展示区、茶室、制作车间等,二楼为生活空间。道路两侧的门楼、院墙利用旧砖旧瓦建设。其余住宅建筑仍较为老旧,年代较早,整体结构变化不大,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里面改造。

  • 地方适应:范场村地处黄河淤积平原,受特殊的气候、土壤的影响,用于防风固沙的泡桐树种木质疏松度适中,不易变形,抗热耐腐能力强。由泡桐制成的民族乐器音板纹路清晰美观,共鸣程度高,透音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声学品质,经专家鉴定是制作民族乐器的最佳材料。由徐场村先发展起乐器产业,成为“中国民族乐器第一村”,并带动其余自然村的发展。

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

undefined

图 在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的调研考察

  • 对接指导:东坝头镇政府许愿成副镇长、东坝头镇张庄村申学峰书记。

  • 村庄概况:张庄村紧邻黄河,自然风光优美,距县城10公里,在历史上曾是兰考第一大风口,自然环境恶劣。目前全村下辖张庄、军李寨、官庄、冯庄4个自然村,711户,2963口人。自2014年以来,张庄村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幸福生活与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示范村”。

  • 用地情况:张庄村目前有占地260亩的生态园,种植梨树、葡萄、桃子、石榴等各类果树;发展莲藕种植350亩,水稻种植12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312亩;建成占地117亩的果蔬基地。

  • 村落景观:2017年脱贫之后,张庄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针对张庄村存在较多空心院现象,政府通过提供租金或居民无偿捐出的方式对空心院落进行统一整治。设计师在保留传统民居风貌的基础上,利用当地材料进行装饰、更新建筑内部功能、打通院墙,改造出张庄戏院、黄河湾书画院、民俗馆等一批场所,不仅将空心院落复活,也极大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 地方适应:张庄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沙丘遍布,是兰考县治理“三害”的一线指挥部。经过当地的不懈努力,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近年来张庄村重点发展红色文化以及乡村旅游,2016年5月,村两委将6户空心户改造成的第一个农家乐“梦里张庄”开业,并先后建起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四面红旗纪念馆。

兰考县东坝头镇东坝头村

undefined

图 在兰考县东坝头镇东坝头村的调研考察

  • 对接指导:东坝头镇政府许愿成副镇长、东坝头镇东坝头村庞建波书记。

  • 村庄概况:兰考县东坝头镇东坝头村位于东坝头镇政府南部1.1公里处,土地总面积17608亩。下辖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85户2860人。

  • 用地情况:东坝头村共有15808亩土地,共流转土地15242亩,其中,2014年流转土地给大宋农业940亩,2018年北滩流转土地1601亩全都用于种植苜蓿草,2019年河西流转12301亩全都用于种植苜蓿草,2018年流转土地400余亩用于建设黄河湾风景区(包括兰考汽车拉力赛场地、汽车露营地、1952民宿、火车道等)。目前村内还有500余亩土地没有流转。

  • 村落景观:搬迁的居民按照人口数分配住房户型,在自家庭院种植蔬菜瓜果,同时还会摆放一定的耕作农具。目前仍有十几户居住在地势较高的老村,利用荒废的房屋进行放牧。

  • 地方适应:东坝头村地处兰考县的一个典型地段,也是黄河下游最为险要的地段。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绕过最后一道弯,浩浩荡荡地汇入大海。昔日黄河泛滥留下众多沙丘。为改善民生,2015年东坝头村启动搬迁工作。如今这里已经建设成郁郁葱葱的黄河湾风景区。

兰考县谷营镇姚寨村

undefined

图 在兰考县谷营镇姚寨村的调研考察

  • 对接指导:谷营镇政府牛显威副镇长、谷营镇姚寨村金学彬书记。

  • 村庄概况:姚寨村位于谷营镇政府东南1.5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501户,1934人。姚寨村属黄河低滩区,是河南省政府提出的“三山一滩”扶贫工程中的一滩,2004年已经搬出一批群众,迁出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4年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项目第一批试点村。

  • 用地情况:全村耕地7258亩,新村占地面积260亩。姚寨村明确“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种植大蒜2800亩,高油酸花生2000亩,西瓜红薯500亩,苹果200亩,养猪年出栏千头以上,有效了带动了产业发展。北滩为低滩区,滩区内有耕地9.31万亩,目前已完成了3万亩土地规模化流转工作,用于构树、苜蓿草等特色种植及深加工。

  • 村落景观:搬迁的居民按照家庭人口数分到90-240平方米不等的两层别墅,带车库。他们在院落周围的果园种植苹果、茄子、辣椒等作物实现自给自足。家里劳动力出去打工,二层卧室常年闲置。

  • 地方适应:2016年姚寨村实施了整体搬迁,搬迁共计464户2100人。新村经过统一规划,建连排别墅88栋,464套。搬迁之后原有房屋拆掉进行复垦,土地收到村集体;原有农田离新村较远,部分村民不愿跑那么远去种地,因此有部分地承包给种田大户。

兰考县乡村地方性景观考察的思考

兰考县曾经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害的威胁,而如今沙丘变成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在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当地乡村地方性景观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干预与调整。乡村地方性景观重构的过程中可分为不同的适应性类型:1)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实现“建筑-文化-环境”的体系性保护,进行与自然本底适应的产业发展和建筑更新;2)引入旅游以及特色产业,激活村庄内部功能,并且辐射周边区域,实现连片发展;3)规避生态劣化,通过滩区移民迁建工作,重塑村庄的空间结构与环境,培植移民对于新村的地方认同。本次调研希望通过兰考乡村地方性景观重构现象,总结生态约束背景下地方性景观演变的内在逻辑,为乡村宜居性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在此,感谢兰考县县政府、乡(镇)政府以及各位村书记对本次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平台简介

NSFC-DFG中德科学中心“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是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批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德国研究联合会共同资助,研究中国黄河-德国莱茵河流域的基础平台,由北京大学汪芳教授、德国汉诺威大学Martin Prominski教授担任组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学术委员会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批准成立,由北京大学作为依托单位,从长时序、多要素、多尺度聚焦流域城乡空间的规划学术问题,从流域区域系统空间、流域城镇村落空间、流域地段建筑空间等统筹协调流域中“城-水”关系,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关系等,以充分发挥规划学科的综合优势,促进规划学科的深化与拓展研究,支撑流域空间层面的规划工作。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