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诸河流域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古镇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WS-024

所属年代:唐前期南诏兴起之初(约公元七世纪)

所属区域:西南诸河流域,澜沧江水系黑潓江流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古镇

完成学生:高君怡、刘正欢、杨慧蓉

指导教师:杨子江、汪芳、袁敬诚、李志刚、张子龙、冯任军、高晨舸

合作高校: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

地处黑潓江上游河谷,属澜沧江二级支流,河道比降约3.8‰,年均径流量约24.6亿m³。

2.气候条件

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2℃,降水时空分异显著——雨季(5–10月)约占全年降水82%,旱季蒸发量为980mm左右。

3.地形地貌

坝区、河谷、山地三级垂直地貌,聚落分布于1973–2100m河漫滩阶地。

4.生态敏感性

高敏感区占32%左右(含黑潓江50m生态缓冲带),中低敏感区为梯田与建成区。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技术系统

三级雨洪管理:

小排水:天井+水缸(蓄水率约82%,约5.76m³/100m²屋面)

中排水:生态草沟(COD去除率约60%)

大排水:黑潓江消纳洪峰

关键设施:玉津桥拱高8.2m(超200年一遇洪水),梯级堰坝削能约45%。

2.水空间营造

结构:沿河"藤蔓式"生长,形成"核心→辐射→边缘"三级圈层。

形态:街巷高宽比1:1–3:1,四方街为精神锚点。

3.灾害韧性

传统:合院台基防潮,木构抗震(设防8度)。

现代:透水铺装(径流减约67%),智慧水表调控超量用水(游客耗水320L/人·日)。

4.水文化传承

物质:玉津桥(马帮祭祀)、梯田"分时轮灌"制度。

非物质:火把节取"圣水"、白族扎染(江边晾晒)、木雕水波纹。

三、可持续价值

技术融合:传统蓄水系统+海绵设施解决旅游用水超载矛盾;

文化驱动:水神崇拜强化社区认同,支撑"三权分置"治理模式;

生态管控:滨江50m生态红线(禁建区)保障流域安全。

挑战: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文化基因活态再生"模式为山地聚落提供范式。


参考文献

吕杰,崔景悦,王连.(2023).云南大理沙溪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践.(eds.)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pp.1941-1957).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易景环境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龚贤,周艳梅,齐君. (2022).旅游发展背景下大理沙溪古镇居民对传统聚落的景观认同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6(02):83-89.

程露,车震宇,陈行. (2019).嵌入理论视角下的特色小镇风貌研究——以大理沙溪为例[J].华中建筑, 37(07): 82-87.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