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长江流域 -> 正文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YA-016

所属年代:明洪武三年(1370年)

所属区域:长江流域/重庆市

完成学生:丁晓焰、袁向英

指导教师:杨子江、汪芳、袁敬诚、冯任军

合作高校: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酉水河是沅江的支流,而沅江是乌江的支流。乌江源头位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在酉阳龚滩进入重庆,于涪陵区市区东汇入长江。沅江的最大支流是酉水河,沅江发源于鄂西山地火烧堡东南麓,流入重庆后经酉阳县、秀山县出境;

2)气候条件:河湾村所处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

3)地形地貌:河湾村为喀斯特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全村地形呈东西高中间低,三面环山,在酉水河河湾处形成村寨;

4)人文环境: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土家族是巴人的后代,巴人被楚人灭族后,土家族的祖先便从湖南省沿酉水河迁徙,来到酉水河湾处时被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所吸引,便觉得在此和当地的仡佬族、苗族一起学习耕作,繁衍生息,还创造了独特的土家族文化。

二、人水关系

1. 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兴修水利:石堤水电站位于距离酉水镇上游约600米的石滩之上,于2005年修建。石滩在石堤水电站修建之前乱石林立,水流湍急。

2)水资源保护:受到酉水河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酉水河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酉水湿地公园的园区内湿地系统较为完整,具有以河流湿地为主的多种湿地类型,植物种类丰富,是动物觅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动物物种丰富。

3)设置休闲垂钓基地及渡船使用:河湾村人家家户户都备有自用船,作为打渔和交通之用,河湾村设置固定钓位,方便游客在非禁渔期垂钓。

4)传统美食制作:土家酿豆腐煮河鱼是河湾村人民在建村时就有的一道美食。在酉水河里捕捞新鲜的鲤鱼来制作而成,其寓意“儿行千里,母担忧”。

5)凿井饮水与耕作灌溉:河湾村土家人民谚曰:“鱼住滩、人住湾”。在长期的历史选择中,土家族人掌握了耕种、捕鱼、养殖等技术。酉水河成为理想的灌溉以及饮用水源。

2. 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街巷布局:因距离码头近,出行方便,村落从靠水低处逐步向高处发展,村落布局与祠堂有一定的关系,以祠堂为中心,逐步向周边结合地形地势,呈圈层式自由发展。建筑群落、整体风貌和街巷肌理保存较为完好,沿青石板逐级而上,呈三纵三横式布局 。

2)水上游览:河湾村步行游线的营造是以摆手堂——传统民居——滨河路——河中小岛为主线,以村落内部的步行网络为副线。其中主要的景观节点包括风雨长廊、铁索吊桥、和睦树、仙树、清代民居和金龙山观景台。

三、小结

土家族人民从南宋开始便沿酉水河生活劳作,直到今天,酉水河也是当地民族生活生产,文化精神承载的重要载体。从空间形态来说,为了取得现有利益的最大化,建筑沿等高线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布局。从明代建村至今,村民和酉水河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河湾村人民对河流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水资源保护和传统美食制作凿井饮水与耕作灌溉当中,每一方面都体现了河湾村人民的用水智慧。


参考文献

唐磊, 郑海晨, 王茁. (2013). 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筑聚落的空间特征——以重庆市酉阳县后溪镇河湾村为例. 中外建筑, (04), 119-121.

胡阿飞, 刘冰清. (2022). 酉水河湾村的祭祀文化田野考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43(06), 20-23.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