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黄河流域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单台子乡老牛湾村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YE-011

所属年代:始建于明代,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落建

所属区域:黄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交界处

完成学生:薛瑾、李璐瑶

指导教师:冯任军、汪芳、袁敬诚、杨子江

合作高校: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老牛湾村位于黄河中上游,黄河和杨家川河两条河流的交汇之地;

2)气候条件:老牛湾村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约400mm;

3)地形地貌:地处两河交汇处,长期水流冲刷形成丘陵、沟壑、峡谷地貌。地形特点为高程差较大,呈现北窄南宽、上紧下疏的帚状,海拔约900m;

4)人文环境:老牛湾村通过自然水景-风水格局-适应性建筑三位一体的水环境响应体系,构建黄河-长城文化交汇区的聚落生存范式。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工程调控水:老牛湾村清代为黄河水道枢纽,村落依托黄河水运赚钱行商,修建晋蒙重要的物资集散码头;

2)水资源管理:老牛湾地处两河交汇处,受河流与岩性影响,形成牛头形状,是全国唯一的黄河与长城的交汇点,用于旅游资源开发。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择址避害与地形改造:老牛湾村依形法派风水择址:背山面水,双河交汇构建负阴抱阳格局。村落面黄河南向开敞,以天然山水协调人地关系,实现水文风险规避与防御封闭性强化;

2)水系主导空间结构:流水侵蚀塑造的黄土梁地貌主导村落空间结构,阳居阴耕模式实现水土资源协同优化,彰显水系地形对人居功能的基底性控制。

3.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1)建筑改造:老牛湾受双河冲刷与风蚀作用,黄土覆盖层浅薄致崖体失稳,靠崖窑洞营建消亡,合院式石窑产生,聚落建筑形态适应性转型;

2)水害处理:

(1)牛湾石窑民居形成系统性气候适应性技术体系,少雨环境下,屋顶以覆土植草为主防渗层,辅以缓坡内倾设计,导雨水入院集用,构建被动式水循环;

(2)老窑面防冲刷依赖石材、灰砖叠涩挑檐,依建筑规模差异化出挑,有效阻断雨水径流侵蚀;

(3)窑脸采用剁斧石贴面,通过提升立面密实度同步实现防水加固与风貌规整。

4.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1)水信仰建构:老牛湾三座龙王庙通过周期性祈雨、止涝仪式,将水文风险转化为集体记忆,强化神权水文管控的地方知识谱系,维系聚落水环境认知共同体。

三、小结

老牛湾村作为长城与黄河文化碰撞生成的石窑聚落活态遗产,其营建智慧深刻映射历史层积过程,村落选址与空间格局受地理环境黄河水运经济与长城军事文化双重塑造;石窑建筑形制、街巷布局彰显农耕-游牧文化的适应性融合;乡土石材应用与装饰符号深植土地伦理,凝结农耕文明基因。该村以‘环境-文化-技术’三维协同机制,成为历史变迁的空间文本与特殊遗产载体。


参考文献

魏世林, 白丽燕, & 岳超伟. (2023). 基于空间句法的老牛湾村落空间形态保护发展策略研究. 当代建筑, (09), 66–69.

蒋黎明, 邢建勋, 贾震, & 哈日桂. (2023). “文化-空间”互融下老牛湾村传统营建智慧探析.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01), 77–83.

管勃勃, 苏晓明, & 李旭龙. (2023).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石窑民居可持续更新策略研究——以老牛湾村为例. 城市建筑空间, 30(01), 93–94.

伊菲菲, & 张鹏举. (2022).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石窑民居建筑形态研究——以老牛湾村为例. 城市建筑空间, 29(08), 98–100.

徐允畅, & 马明. (2019). 老牛湾村传统石窑民居优化研究. 绿色环保建材, (07), 210+213.

徐允畅, & 马明. (2019). 老牛湾村传统合院式石窑营建智慧研究.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05), 64–65+70.

董梅菡, & 韩瑛. (2015). 老牛湾传统窑洞聚落形态初探. 建筑与文化, (05), 129–130.

于辉, 季帅, & 李尧. (2021). 从乡村旅游视角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村为例. 城市建筑, 18(10), 24–28+92.

杜青松, 柴玲, 马鹏飞, & 董建刚. (2015). 内蒙古清水河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调查及其地学意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32(04), 121–127.

齐卓彦, 程思宁, & 王宗强. (2021). 移民背景下内蒙古晋语大包片传统民居形制特征与分异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 建筑遗产, (03), 15–24.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