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SH-001
所属年代:1953年建村
所属区域:松花江区 /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
完成学生:李佳一、杨澜
指导教师:冯任军、汪芳、袁敬诚、杨子江
合作高校: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新生村地处刺尔滨河与索尔奇干河的汇合处,属于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
2)气候条件:新生村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650毫米;
3)地形地貌:新生村境地属小兴安岭山脉,全村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地质构造变动和物理风化作用,形成剥蚀地形、侵蚀堆地形堆积地形和火山岩地形,构成了低山、丘陵和河谷地貌类型;
4)人文环境:新生村通过持续建设护岸护坡、饮水改良、截流排涝和小型水利发电等工程,有效改善了防洪安全、饮水健康和电力供应,同时传承了桦皮船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二、人水关系
1. 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饮水改良:新生村过去长期饮用污染的索尔奇干河水,导致大骨节病高发。在深水井基础上铺设2000米管道,让70多户村民用上自来水。此后持续完善供水系统,新打深水井,改造管网,安装变频设备和500米新管道,由此最终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2)发电工程:在索尔奇干河建成25千瓦水电站,实现首次通电。因发电量有限,工厂需定时生产,冬季改用柴油发电(每日4小时)。随后又开挖千米水道引刺尔滨河水发电,终因发电不足停用。两次自力更生的电力建设展现了村民的奋斗精神;
2. 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1)护岸护坡:新生村位于两河交汇处,长期面临洪水侵袭的风险。为应对这一威胁,当地逐步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在索尔奇干河沿岸修筑护岸,并持续进行扩建,最终建成180米长的护堤,如今该区域已成为村民举办节庆活动的场所。同时,重点治理刺尔滨河,通过河道清淤和护岸建设,形成总长23.5千米的完整防洪体系,显著提升了村庄的防汛能力;
2)截流排涝:新生村位于山区,夏季常受山洪威胁。为保护大片耕地,当地挖掘了长达万米的排涝沟。后来,乡政府投入资金,在村校之间修建了截流沟。近年来,通过续建防洪工程,该村已形成完整的防汛体系,有效保障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3. 水文化传承与地方记忆
1)与水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人利用桦树皮柔韧、防水、耐腐的特性,制作出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桦皮船是其中的代表作,被誉为“水中之舟”,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制作完成后,工匠们常雕刻特色图案,展现了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三、小结
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年来,实现了从游猎到乡村振兴的历史跨越。新生乡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解决了定居初期的水污染和山洪问题。同时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鄂伦春风情大道"等特色景观,发展文药旅融合产业,使这个曾经靠凿冰取水的民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参考文献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志编著委员会. (2018). 新生村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林盛中. (1993). 鄂伦春民族人口新论.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秦琪. (2021). 黑龙江省传统村落乡村景观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祁学俊. (1997). 黑河史话.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孙蓉图,徐希廉. (1988). 瑷珲县志. 哈尔滨: 黑龙江出版总社.
王春雨,金地,徐凯鑫. (2023). 兴安岭"最后猎人"的新生. 新华每日电讯, 004版, 9-12.
王兆明. (1996). 黑河地区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张晨煜. (2015). 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态势研究——以6个民族村寨为例.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7(1), 22-29.
张世光. (2022). 从山中走来,在幸福中扎根. 工人日报, 001版,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