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SH-004
所属年代:清光绪初年(19世纪末)
所属区域:图们江流域/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图们市
完成学生:宋君扬、林丽鑫
指导教师:袁敬诚、汪芳、杨子江、冯任军
合作高校: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月晴镇白龙村属于图们江流域,西与延吉小河龙相邻;
2)气候条件:白龙村略带海洋性湿润气候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一年的多雨阶段持续7.2个月,7月降雨量最高,可达到108hm,一年多雪阶段持续4.5个月,12月份降雪量最高,平均降雪量37hm;
3)地形地貌:白龙村四围环山,中沿图们江形成开阔的河谷走廊,整个村落主要靠近西、南两侧山体,呈线状布置在山脚前方的平缓区域;
4)人文环境:随着朝鲜移民的定居形成具有少数民族鲜明特征的传统村落,逐渐开展水稻的种植,在图们江沿岸开垦水田,至今保留着众多朝鲜族传统民居、宗祠和古迹。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柳条筑坝用水智慧:朝鲜族人民在靠近水田的河段上游精心构筑堤坝,并运用柳条制作隔离层,巧妙地形成水位落差,从而直接将水流引入稻田,创造最具民族特色的柳条拦河筑坝技术;
2)水库灌溉水稻种植:图们江流域丰坞水库支流从水南村西侧流出,确保村民有充足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更加便捷地利用水库水进行灌溉,重塑了东北地区的农业格局;
2.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1)村落选址崇尚自然:在村落选址上延续了朝鲜族迁入时的思想,背山面水,沿着平缓的山脚建造,同时临近耕地,既可以保留平整土地,又确保充足生活、生产用水,满足排水、防洪、防火需要;
三、小结
白龙村位于图们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村民依赖水田耕作,随着朝鲜移民带来水稻种植技术,保留了传统水文化,村庄选址背山面水,尊重自然,利于生态和水资源管理,为东北早期的水田开发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安文荣,梁会丽,张恒斌,吴德恒,满世金. (2017).图们江流域渤海遗存调查报告.地域文化研究(1), 22.
韦宝畏,杨明星,许文芳. (2019).朝鲜族传统村落特色及保护策略探析——以白龙村为例.遗产与保护研究(3), 6.
许辉勋. (2007).朝鲜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国特色.
张起,吕静,张恒怡,刘瑾. (2018).吉林省图们江流域小城镇区域空间形态演变分析及特征研究.企业科技与发展(8), 2.
Qunsong, Zhang, E. , Kim, C. , Yang, F. , Cao.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Fac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hangbai Mountain Area.
Zhang, Q. , Yang, C. , Cao, F. . (2019).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Cultural Landscape of Changbai Mountains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Regional Style and Featur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e: Heritage, Traditions and Innov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