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名称】004 ES-001
【依托单位】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负责专家】林泳 总经理、左进 副教授
【所属地区】东南诸河流域 / 浙江省宁波市
【联系方式】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林泳,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本基地地处钱塘江流域南翼,以甬江、奉化江等水系交汇为核心,形成了“三江口”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地依托水系自然走向形成组团式发展结构,彰显了水网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基地位于甬江北岸的文创港片区,处于城市发展的重要发源地,与城市核心三江口毗邻,代表了宁波“三江汇流、运河海丝交汇”的典型城市空间特质。基地通过整合产业办公、文创商业等多元功能,构建了以“科创+文创”双核驱动的复合型空间体系,形成了港口城市特有的滨水空间序列,展现了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交融的聚落景观特色;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本基地传承了源远流长的流域文明,从河姆渡文化、河清文化到千年商埠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港口文化与航运文化基因。基地通过对老火车北站站长楼、月台仓、白沙粮库、码头堆场等工业遗存的创新性改造,实现了工业记忆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保留了流域发展的历史印记。基地创新性地构建了“工业遗产+文创科创产业+教育”的复合型生态圈,周边集聚的数字文创特色产业园、宁波大学创新港等园区,形成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基地提供城市更新策划-设计-运营全流程实践场景,成为见证流域文明传承与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宁波文创港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城市更新区景感营造和生态修复协同增效技术与示范”的示范项目,以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活化为核心内容,形成“历史遗存+数字技术”的复合设计范式。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关联企业南璟商业公司负责“文创港一期”统一运营,持续推动建筑遗产保护、AI赋能大规划下的城市更新研究与实践落地。
同时,文创港一期改造后空间涵盖人才之家、时光长廊、火车广场等,适配建筑测绘、空间设计、展览策划等研究与实践需求。依托“人才之家”常态化举办产业沙龙,可联合流域人居系统、城市更新等论坛开展产学研课题发布、案例研讨,强化学术成果转化与行业影响力。目前,文创港一期已形成“科研-实践-数据”闭环,已具备跨学科研究、技术验证与成果转化的综合能力。
2)数据基础
① 地理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大地测量数据等;
② 文本数据:宁波市内多个重点片区的规划研究、城市设计、城市更新等项目数据;
③ 社会经济数据:本区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科技服务:研究钱塘江流域南翼及甬江、奉化江水系交汇区域的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分析水系网络对宁波“三江口”城市格局的塑造作用;整合历史水系地图与现代城市发展遥感数据,研究宁波港口城市形态演变,为宁波滨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优化甬江、奉化江沿岸功能布局,支持宁波文创港片区等工业遗存区域的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建设“工业遗产+文创科创产业+教育”复合生态圈,促进“江海交汇”特色彰显;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研宁波三江口区域聚落形态发展,指导学生运用空间分析技术评估甬江北岸滨水区域的可达性与公共空间品质,探索“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交融”的城市空间模式;带领学生参与宁波文创港片区站长楼、月台仓等工业遗存改造的空间优化设计实践,组织学院与宁波大学创新港、数字文创特色产业园联合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城市更新策划-设计-运营全流程实践能力。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研究宁波流域文明的历史脉络,开发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技术,实现“工业遗产+科创文创”的融合发展,协助文创港片区构建“大运河与海丝之路交汇”的文化叙事体系,提升流域文化传承的展示效果,为宁波“千年商埠”的港口文化、航运文化提供数字化传播与体验平台,为宁波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提供科技支撑;
② 教学内容:组织“流域文明与城市记忆”的专题调研,让学生深入探究宁波港口文化与航运文化的历史演变,指导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记录与表达甬江北岸工业遗产的空间特征与文化价值,开展“工业遗产活化与文创转型”应用实践,围绕站长楼、月台仓、码头堆场等空间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创意产品的能力,组织师生参与文创港“科创+文创”双核驱动的运营实践,体验产业办公、商业等多元场景的整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