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名称】071 PE-004
【依托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支持单位】云南省通海县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杨毅 教授
【所属地区】珠江流域 /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
【联系方式】昆明理工大学 周茜,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兴蒙乡云南省唯一一个蒙古族聚居地,是当年随忽必烈的大军征战云南时镇守在河西镇,驻守杞麓山的蒙军兵士留下的后裔。兴蒙经历了由北方游牧到南方渔耕再到农耕的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多元特色民族文化,素有“歌舞之乡”、“建筑之乡”、“甜瓜之乡”的美誉。乡内有观音、三圣宫、财神天王、鲁班、龙王、山神、土地等庙宇,其中三圣宫是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祠堂式建筑;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兴蒙乡毗邻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杞麓湖是通海县较重要的水资源,容积1.45亿立方米,汇水面积340.8平方公里,通海人民把杞麓湖称为“母亲湖”。杞麓湖属富营养型湖泊,为兴蒙县的人居绿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生态资源。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兴蒙乡“千万工程”建设项目
②通海县杞麓湖西岸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③昆明理工大学&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示范工程
2)数据基础
① 水文数据:河流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等检测数据;
② 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记录;
③ 地理数据:大地测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
④ 社会经济数据:流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信息。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发掘并整理出西南诸河流域内兴蒙乡段的历史沿革和物质文化遗产等,了解兴蒙乡的特色民族文化与流域相关的迁徙历史和演变进程,建立并整理相关流域民族变迁和发展的数字化历史档案,构建并梳理出相关的体系和优良模式,帮助推动建立相关的数字化档案来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留存,并将优良模式进行的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
② 教学内容:了解兴蒙乡蒙古族民族人文与沿流域变迁的自然发展的模式,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留存与流域民族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蒙古族民俗文化(如那达慕、耍灯笼、兴蒙三绝等)。应用数字化技术处理等技能,开展本流域内的文化遗产调研和整理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域自然环境中的应用记录并保存,延长文化遗产的存留时间。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行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相结合,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种植荷花、莲藕,让河湖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共同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② 教学内容:了解杞麓湖水域的生态运行机制,健康生态发展和水资源河里利用管理规划设计。实地测绘杞麓湖水域的各项数据和指标,如水质情况的检测、微生物含量、物种多样性等相关的指标和数据。根据绿色生态治理和水资源利用管理的相关案例,结合兴蒙乡蒙古族的民族特色,规划大型湖泊流域的绿色生态设计项目,重建绿色植被,并运用数字模型设计和模拟生态发展的构想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