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珠江流域 -> 正文

广东南沙黄阁镇 “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6-09

【编号名称】053 PE-002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支持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陈颖彪 教授、党安荣 教授

【所属地区】珠江流域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联系方式】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陈颖彪,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黄阁镇地处南沙区中部,是连接南沙与珠江干流、伶仃洋的重要地理枢纽,亦是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独特的滨河滨海地理格局与发达水系网络,黄阁镇延续了典型岭南水乡的聚落风貌,历史上以村落临水而建、水网密布而著称;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黄阁镇地处珠江出海口的生态要冲,是南沙区域重要的滨海生态节点。依托水网密布、地势平缓的自然条件,黄阁镇保留了较完整的滨海湿地与河涌生态系统,拥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生态格局,生物多样性较高,生态基础良好。区域内分布有多个生态廊道、水系节点和绿色开放空间,构成珠江三角洲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广东省国土资源生态环境遥感快速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② 基于无人机航测的三维实景重建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2)数据基础

① 水文数据:河流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等的长期监测数据;

② 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记录;

③ 地理空间数据:大地测量数据、高分遥感数据、无人机航测数据;

④ 社会经济数据:珠江流域流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数据。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科技服务:依托广东南沙黄阁镇“流域轻舟”科技服务教学基地,深入发掘黄阁镇及其周边区域在珠江流域中的聚落演化特征,系统整理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揭示该地水系条件下人居环境的演化逻辑与空间适宜性模式。通过建立黄阁镇典型岭南水乡聚落的数字化档案,构建面向珠江流域的文明遗产数字平台,助力地方人居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活化与传播;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围绕黄阁镇开展实地调研,包括古村落、宗祠、水道街巷等典型岭南水乡文化要素的考察,结合数字化建模、3D GIS、VR沉浸展示等技术,开展遗产记录、数字地图绘制和历史空间复原等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流域聚落演化分析专题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采集、分析与表达方法,并鼓励其围绕地方空间规划与传统聚落更新开展小尺度规划设计研究。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依托黄阁镇独特的滨海水系、河涌湿地与森林廊道资源,构建以“天地空一体化”为支撑的生态监测体系。综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影像、生态调查、气象与社会经济数据,对黄阁镇生态敏感性、生态安全格局、碳汇能力与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服务于南沙区生态底图构建、生态红线划定与绿色基础设施优化,为本地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技术支持;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深入黄阁镇典型生态片区开展生态资源现状调查(如河涌边带、农田林网、滨海湿地等),开展地面数据采集与影像解译,对林地、湿地等主要生态用地的分布与生态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合教学平台构建“黄阁镇生态本底数据库”与“生态资源查询系统”,开展生态本底数据可视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测算与生态规划模拟等综合型教学模块,提升学生在生态评估与绿色发展策略制定方面的实际能力。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