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长江流域 -> 正文

湖北武汉盘龙城 “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6-04

【编号名称】040 YA-009

【依托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支持单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负责专家】孙卓 副教授

【所属地区】长江流域 / 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

【联系方式】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孙卓,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盘龙城遗址发现于1954年,是已知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的中心聚落,见证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兴起。在盘龙城发现有丰富的夏商时期文化遗存,最早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并且在早商阶段出现城垣、高等级贵族墓葬。盘龙城城市体现出了早期中国中央王朝在南方的经略,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同时更是黄河、长江文明统一性发展的重要例证。盘龙城遗址地处江汉平原东缘,南邻长江支流府河。以盘龙城为中心,夏商周王朝曾长期对此深度的影响,推动了地区文明的发展,亦展现出本区域在长江文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盘龙城位于府河北岸,自古以来,水陆交通便利,尤以水路为最。由府河经长江可向东西交流沟通长江中、下游,同时府河自桐柏山向南形成南北向的通道。盘龙城所在区域内分布有丘陵和平原,气候温和,水源充足,为发展农业、渔业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综合研究

2)数据基础

① 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记录;

② 地理数据:大地测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发掘并整理盘龙城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揭示区域内人居遗产与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宜性模式。建立长江流域文明与遗产的数字化档案,推动长江流域人居系统数字化传承;

② 教学内容:长江流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数字化技术工具在流域人居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如3D建模、VR展示)。带领学生进行盘龙城遗址实地考察,应用数字化处理技能,如数据采集、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地图绘制,开展流域文化遗产的专题调研与整理工作。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通过开展府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建构健康河流样板段,开展山地小流域生态恢复和整体流域管理机制研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如农文体旅融合、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生态化资源再生与利用;

② 教学内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可持续农业与水资源规划管理设计,绿色经济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案例分析及实践应用。实地测绘盘龙城水文生态指标,如水质检测、生物多样性调查,设计山地小流域生态恢复项目(如湿地重建或植被修复),开展流域健康评估,学习并应用生态模型模拟流域未来发展情景。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