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松花江流域 -> 正文

吉林抚松锦江木屋村“流域轻舟”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6-04

【编号名称】050 SH-002

【依托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支持单位】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赵宏宇 教授

【所属地区】松花江流域 /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

【联系方式】吉林建筑大学 刘岩,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基地特色】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锦江木屋村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木刻楞民居建筑群落,于2013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被誉为“长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蕴含着北方地域典型的人文景观文化,包括“修房节”、“木帮文化”、“木刻楞建造技艺”及满族“留守营”文化背景等;是吉林省内唯一一个以木头为主要材质进行一切与生产生活相关建设的村落,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木屋村落”;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锦江木屋村坐落在长白山腹地,锦江流经到此汇入松花江,整个村庄依山傍水,地处长白山山脉的西南麓,头道松花江上游,环抱长白山原始森林,具备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锦江木屋村年降雨量约为800毫米,较为充沛,雨量集中在七八月份,其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1%。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一般长达半年以上,面临着包括对降雪、山洪与干旱三灾并存的多元气候灾害。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寒地传统村落生态治水智慧空间图谱解译与形成机理研究(52178042)

2)数据基础

① 水文数据:河流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等的长期监测数据;

② 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记录;

③ 地理数据:大地测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

④ 社会经济数据:头道松花江上游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信息等。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梳理头道松花江上游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揭示长白山地区木构聚落与寒地生态环境的共生智慧。建立木屋村建筑形制、民俗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的数字化基因库,推动头道松花江上游木构建筑数字化传承;

② 教学内容:开设“寒地木构建筑保护技术”工作坊,进行无人机航测、点云数据处理、建筑病害智能诊断等技术应用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木屋营造技艺口述史采集,结合数字故事地图制作,指导研究生开发木构件数字化修复系统,运用机器学习分析木结构力学特征,形成预防性保护方案。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构建头道松花江上游森林-溪流-村落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研发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模型。设计林菌复合种植、冷水鱼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模式,开发“木屋+”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受损溪流生态工法设计,开展朝鲜族传统水土保持智慧调研,融合木屋建筑智慧解说、溪谷自然教育课程与低影响露营基地规划。组织生态旅游路线设计竞赛,融合非遗体验、自然教育等要素,制定头道松花江上游生态与绿色发展手册。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分析山地小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构建冰雪融水-降水耦合补给模型,集成水文监测、边坡稳定性分析、遗产风险预判功能模块;优化头道松花江上游水系生态整治方案,设计梯级防灾系统,兼顾防洪调蓄与景观塑造双重功能;

② 教学内容:结合GIS平台,指导学生模拟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洪水演进路径与淹没范围,解析冰雪融水补给特征、坡面汇流规律与灾害耦合关系。组织学生参与生态护岸工程设计竞赛,运用BIM技术构建木屋村与水系模型,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绘制高精度流域水系图与地形风险分区图。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