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主题文献阅读

NCC | 世界遗产文件揭示了气候意识与地方行动之间持续存在的差距

发布日期:2025-10-14

文章信息:Chen, Y., Wang, D., Zhang, L., Wang, C., Sun, C., & Dong, Q. (2025). World Heritage documents reveal persistent gaps between climate awareness and local action. Nature Climate Chang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5-02461-4

整理人:徐嘉苗,2025级硕士研究生

整理时间:2025年10月14日


Abstract: Climate change poses a rapidly growing threat to World Heritage sites, making effective adaptation strategies essential.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climate adapt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heritage conservation frameworks remains underexplored. Applying text mining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s to analyse 535 World Heritage sites, we assess climate awareness (vulnerability,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and local actions (policy, proces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cross 1,868 World Heritage documents. We observ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climate awareness, influenced by regional contexts and document characteristics. Climate awareness does not align neatly with national political or economic features. Loc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action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vulnerability awareness, while policies show positive associations with overall climate awareness.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e effective tools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heritage and climate and offer practical perspectives into the gap between awareness and action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摘要: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地构成了日益增长的威胁,使得有效的适应策略至关重要。然而,气候适应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已被纳入遗产保护框架仍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对535个世界遗产地的文本挖掘和大语言模型分析,我们评估了1868份世界遗产文件中的气候意识(脆弱性、适应性和恢复力)和地方行动(政策、流程、规划和管理)。我们观察到气候意识存在空间差异,受区域背景和文件特征的影响。气候意识与国家政治或经济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地方遗产管理和规划行动与脆弱性意识呈负相关,而政策则与整体气候意识呈正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语言模型是跨学科领域中用于文本分类的有效工具,并为遗产保护中意识与行动之间的差距提供了实用视角。


1. 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对世界遗产地最严重且迅速升级的威胁之一,其造成的损害可能是不可逆的。

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多次呼吁采取政策响应和实际行动,但气候适应策略在遗产保护框架中的整合程度仍未得到充分评估。

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节,且随着遗产地数量和提名程序的复杂性增加,专业人员面临着评估海量文本数据的挑战。

2. 研究意义

方法论意义: 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遗产与气候交叉学科的文本分析,证明了人工智能在处理结构化、框架化文档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工具。

实践意义: 研究结果揭示了全球范围内遗产地在气候意识与行动之间的差距,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缔约国及地方遗产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的改进方向,例如优先制定政策框架、加强跨区域知识共享等,以提升遗产地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整体适应能力和行动有效性。

3.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收集并分析了535处世界遗产地的1,868份文件,包括地方保护文本(如提名文件、保护状况报告、定期报告)和咨询机构评估报告。

分析框架: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两个概念框架:“脆弱性-适应-韧性”用于评估气候意识;“政策-过程-规划-管理”用于评估地方行动。

文本分析技术

气候意识评估:基于关键词频率,使用Logit模型和最大似然估计对文本进行量化评分。

地方行动评估:使用GPT-01大语言模型,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工程,对文本片段进行多标签分类。

统计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检验世界遗产地背景因素和地方行动变量与气候意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组内相关系数和马修斯相关系数验证模型分类结果的可靠性。

4. 研究主要结论

意识不平衡: 遗产文件对“脆弱性”的关注度最高,而对“适应”和“韧性”的讨论显著不足,表明当前工作重心仍停留在风险预警,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和长期机制。

空间与文档差异: 气候意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阿拉伯国家地区得分最高)和文档类型差异(保护状况报告和定期报告比提名文件更关注气候议题)。

意识-行动关系: 地方管理和规划行动与脆弱性意识呈负相关,可能因为这些措施已制度化;而政策则与整体气候意识呈显著正相关。

语言与标准化风险: 撰写语言会影响对某些风险的表述;同时,文件编制的日益标准化可能掩盖了报告行动与实际实施之间的真实差距。

5. 研究展望

方法验证: 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实地数据,以验证文本陈述与实际成果之间的一致性。

长期追踪: 进行长期的文本追踪和数据分析,以捕捉气候适应措施产生的滞后效应。

深化影响因素: 纳入当地气候风险或社会经济指标等更细化的数据,以更全面地解释气候意识的差异。

技术发展: 期待人工智能从文本解释发展到集成感知,从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适应需求、既定政策目标和实际遗产项目。

6. 研究主要图表:

01 世界遗产的气候意识

02 气候意识的空间差异

03 世界遗产地及其气候意识的分布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5-02461-4 

原文转引:https://mp.weixin.qq.com/s/v8l_kGBoalOB6rU72YEZUQ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