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主题文献阅读

Nature | 2019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汉藏起源的系统发育证据

发布日期:2019-04-26

文献信息:Menghan Zhang, Shi Yan, Wuyun Pan, et al. (2019). 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Nature, 569(7754), 112-11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153-z.

阅读笔记:刘钊,2017级硕士生

阅读时间:2019年4月26日



研究情况:金力院士团队通过对109种汉藏语系语言的近千个词汇词根-语义组合(root-meaning)进行谱系建模分析,历时两年多,重构了汉藏语系诸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并以此推算了汉藏语系的分化时间和起源地。东亚语言研究是现代语言学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背景:研究语言的起源和分化对于理解人类的历史和他们的文化是很重要的。汉语、藏语、羌语、缅语等400多种东亚语言被认为拥有共同的祖先语言,合称为汉藏语系。该语系是世界第二大的语系,母语使用人数仅次于印欧语系。关于汉藏语系的发展史及其起源的时间深度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假设和方法:本文运用贝叶斯系统发育分析方法,考察了汉藏语系起源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北源假说”和“西南源假说”。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对汉藏语系内部各语支亲缘关系、分化时间以及起源地点长期存在争议。“北方起源假说”认为它起源于4000–6000年前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说”则认为它起源于至少9000年前的东亚西南部某地。

假说1:北方起源假说认为,汉藏语系的最初扩张发生在距今约4000 - 6000年前(BP;公元1950年),位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这种扩张与仰韶文化和/或马家窑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有关。

假说2:西南起源假说认为,早在9000年前,汉藏语系就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或印度东北部的一个地区开始向外扩张。今天,这些地区藏缅语系存在着高度的多样性。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1:与北方起源假说相一致,我们对109种语言949个词根意义进行贝叶斯系统发育分析,估计汉藏语言的分化时间深度约为4200 - 7800年,平均值约为5900年。

研究结论2:此外,系统发育方法支持两种语言之间的锡尼语和藏缅语。我们的研究结果与考古记录相符,与中国农业扩张的农业和语言传播假说相符。我们的发现为东亚史前人类活动的进一步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语言基础。

研究意义:

文章的研究价值:

该研究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汉藏语系语言演化研究。

该研究支持了东亚地区汉藏语系诸多语言的同源关系;

证实了汉语从原始汉藏语分离成独立语族(支)的观点,并且汉藏语系中的其余语言构成一个单系语言群,即为藏缅语族;

估计了原始汉藏语分化成现代语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约5900年前,地点可能在中国北方,因此该语系的起源和分化可能与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发现与“北方起源假说”相符,也符合语言随农业扩散的观点,而且扩散的时间点与考古证据相符——此前的考古证据揭示出独特建筑形式和陶器类型向南扩散的特征。

该研究为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及周边邻国的各汉藏语系语言之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认识东亚人口迁移历史提供了重要启示。

图 最大分支可信度树与汉藏语言的地理分布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153-z    

相关链接:https://homo.fudan.edu.cn/b0/fe/c18438a176382/page.htm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