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主题文献阅读

Nature | 2019 游牧生态塑造了亚洲丝绸之路的高原地貌

发布日期:2019-10-18

文章信息:Michael D. Frachetti, C. Evan Smith, Cynthia M. Traub, et al. (2017). Nomadic ecology shaped the highland geography of Asia’s Silk Roads. Nature, 543(7644), 193-198.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1696.

阅读笔记:何沛文,2018级硕士生

阅读时间:2019年10月16日



选题背景:

(1)关于整个亚洲古代“丝绸之路”的演变,有许多未解之谜。在多山的山区尤其如此,那里崎岖的地形被视为通行的障碍。

(2)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是一个被从中国到中东的贸易中心定义的复杂的道路网络。尽管低地的绿洲定义了大城镇和城市的地理背景,但低地之间广袤的山区是这个横跨大陆的道路网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目前的学者尝试去刻画丝绸道路的路线时着重于主要的中心,结合历史(年代)信息和特殊的方法在这个高原和低地系统中去连接这些已知的点。这些研究主要依赖于“最低成本”的分算法去估计可能的线路,这在低地地区很可能是有效的,因为那里城市中心间的经济网络和可移动性与出行的便捷程度紧密相关。


过去研究的不足

过去有关亚洲高地游牧适应策略研究的数据总结表明,“出行便利”可能不是山区间可移动性的主要因素。对于高地游牧放牧策略至关重要的变量,例如季节性牧场质量和年度迁移模式的变化,尚未纳入丝绸之路地理的研究范围。因此,仍然不确定这种流动的游牧生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丝绸之路的高海拔路径,这对于更广泛的网络产生作用至关重要。


选题视角

我们的模型使用与山区游牧相关的变量来模拟整个亚洲高原的年度牧民“流量累积”,而无需使用已知的丝绸之路位置作为输入。相反,我们将模拟的“流量”网络与山区丝绸之路遗址的历史位置进行了比较,从而有效地测试了游牧活动与丝绸之路高地地理之间的关系。


结论

(1)如果没有当地建立的游牧连通通道通过这中间的高地地形,中亚山脉以东和以西的主要丝绸之路中心可能不会繁荣。

(2)牧民参与模型说明了高原牧民可能很容易发现自己通过他们自己最基本的经济策略为丝绸之路跨越亚洲高原的持久参与铺平了道路。

(3)这个关于亚洲高地互动的规模和规律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与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多维经济体系不可直接媲美。尽管如此,持续的生态放牧流与历史上各种各样的高原丝绸之路遗址(例如城镇、商队、陵墓,宗教中心)之间的空间联系显示,高原游牧流动与官方的趋势交织,这在亚洲山区以外的地区引起了共鸣。

图 亚洲内部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彩色)和亚洲主要丝绸之路城市的位置

图 已知的高原丝绸之路站点与牧民参与模型的500个汇总模拟流量累积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1696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