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培养 -> 学生成果 -> 正文

本科生 | 刘润轩、贾辰婕:2022年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成果交流

发布日期:2023-10-23

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北京大学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并通过各类基金对项目科研活动予以资助。2023年10月18日上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年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行结题答辩。在汪芳老师的指导下,刘润轩、贾辰婕同学开展了有关历史建筑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两位同学从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出发,逐步深化研究思路、调整研究计划、梳理相关文献、熟悉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掌握了科研的范式,加深了对城乡问题的思考,不仅取得了学术上的进步,更加强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学术使命感。

刘润轩、贾辰婕和指导教师汪芳老师

《历史建筑与场地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以北京大学燕园校区为例》

答辩学生:刘润轩贾辰婕

指导老师:汪芳

生态环境作为历史建筑建成环境的重要构成,对历史建筑的现代适应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外关于“历史建筑和场地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主题在方法、尺度、数据、视角等方面研究有限。燕园历史建筑作为北大重要的历史文物,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生态与文化内涵。

本研究基于“历史建筑和场地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以历史校园空间为研究对象,考虑时间周期性与季节周期性,利用长时序周期性照片数据,使用文物数字化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考察燕园历史建筑与场地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历史建筑和场地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高,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并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呈现出总体上“夏高冬低”的规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历史建筑与场地生态环境关系的认知,为未来历史建筑场地系统性维护、历史校园的保护提供具体的实证案例和科学的指导原则,并通过在燕园校区的研究,为具有类似问题的历史校园和城市文化场地提供经验借鉴。

燕园样本区域历史建筑与场地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月度分布差异

转载自:

https://mp.weixin.qq.com/s/ISVSGzTK2rmH2Koxgi6p2w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