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召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活动 -> 会议召集 -> 正文

流域分会 | 回顾:月度交流会第五期 吴朋飞教授“黄河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

发布日期:2024-02-21

2024年1月31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第五期月度交流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吴朋飞教授以“黄河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会主持人为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陈春教授,北京大学汪芳教授担任会议的组织召集人。

题目:黄河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

undefined

吴朋飞 教授,河南大学

报告开始,吴朋飞教授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并且在2023年的文化传承座谈会上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在此背景下,临黄河而知中国,黄河研究本身就有很深的学术沉淀,顺应时代要求,我们需要建立黄河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而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学者以区域研究为主,纷纷提出并创建了“地方学”的概念。出现了一些比较出名的地方学,其中有敦煌学、吐鲁番学等已经成为现在比较热门学科的专门地方学;也有如北京学、洛阳学等以古都或历史名称为代表的;还有中原学、齐鲁学等以区域或省域为代表的。这些地方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一定的领域已经做出了成绩。但作为黄河学、长江学、运河学等以河流或者是湖泊名称命名的这类特殊地方学,其中关于黄河学区域研究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在当前学术界还是相对比较少的。

首先,从知识生成史角度,吴教授以20世纪80年代王化云提出的“黄学”为标志,将黄河学知识体系分为前期的知识基础和后来的形成发展两个阶段。而黄河知识包括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基本认识是掌握黄河自身演化和发展规律的知识,包括黄河本体知识、黄河治理知识和黄河利用知识。而核心知识要立足于基本知识进一步提升,是洞悉黄河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相关关系的重要知识体系。吴教授指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存在,黄河学逐渐具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学科边界明确,形成了比较规范和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自“黄学”概念提出以来,不同学者从各自领域以及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提出了不同的黄河学研究内容,而河南大学也是在黄河学的知识体系生成的过程中,思路逐步清晰,从而向学科化建设方向转变,并且在学科方向、学术成果、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不断努力,已进行博士生招生,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接着,吴朋飞教授提出,黄河文明研究中心倡导的黄河学,是建立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高度,将中华文明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黄河文明,划分为早期中国、帝制中国与转型中国三个历史阶段,按照文明时空演进的程式,探索黄河文明发展道路的学问。

最后,吴朋飞教授总结道,黄河学是探寻黄河文明发展道路的学科,具有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并且为国家培养人才。一门新兴学科的构建和得到认可,是需要时间检验的。“黄河学”能不能成为“目录”里的学科,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undefined

图 腾讯会议月度交流会后合影

报告人

吴朋飞 教授,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与社会变迁研究所所长、《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委员、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开封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城市环境史、黄河环境变迁等研究。“开封历史地理信息平台(KFHGIS)”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黄河变迁与开封城市兴衰关系研究》《黄河水侵开封城的环境史研究》《明代开封城复原研究》《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小学版》等学术著作。

主持人

陈春 教授,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建成环境与交通行为/交通安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3项国家项目;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本。

本次“流域”月度交流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举办,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宜居城乡地方性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及方法”(编号521308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地协调与城乡协同的乡村规划建设研究”(编号21AZD033)的支持。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