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科研基地 -> 正文

基金委中德中心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黄河-莱茵河)

发布日期:2018-06-28

基金委中德中心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黄河-莱茵河)是由经中德科学中心(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德国研究联合会DFG共同设立)批准。合作小组项目自2001年设立以来,批准不到40项,涉及各个专业。本合作小组是规划设计领域获批的第一项,由北京大学汪芳教授德国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Martin Prominski教授共同建立。作为 4个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典型成果之一,本合作小组成果被收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度报告》。

本合作小组的建立旨在探讨不同时空背景下,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建成环境,并带来相应的响应规律和反馈特征,探索如何减少全球化和城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地方性”。基于多样的环境和文化特征,借助实证分析,本研究选取中国黄河、德国莱茵河的沿岸城镇作为案例地,以期对“动态地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德团队的合作研究在空间上将包含地段、城镇、区域等尺度,具体研究内容从如下两方面展开:文化地方性(包括遗产/文化景观、开放空间/城市设计)、环境地方性(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福祉、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研究成果以期对中、德及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并由此成长为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城镇化与地方性”研究机构。

同时,本合作小组结合中国城乡发展现状、规划专业发展方向来开展工作。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部委机构职能的调整,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划归自然资源部,来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充分体现新时期的规划工作是综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城乡发展、资源使用、环境保护、历史人文保护等整体考虑,来精心呵护每一寸国土。在此背景下,规划工作既需要进行空间整合,统筹各项以空间为基础的已有规划和政策,从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角度进行整体部署;又需要进行多学科融合,从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来综合考虑自然、人文要素。因此,从地段、城镇、区域等尺度,来开展城镇化与地方性研究,探求建成环境中的地方性存续问题以及地方性对建成环境的影响机制,对新时期规划背景下的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