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号:YA-007
所属年代:新石器时期
所属区域:长江中游——澧水流域
完成学生:李霖、孟鑫
指导教师:汪芳、袁敬诚、杨子江、冯任军
合作高校: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澧水流域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南以武陵山与沅水为界,北以湘鄂丛山与清水江分流,东临洞庭湖;
2)气候条件:澧县地域呈弯月形,呈现东西距离相对狭长,南北距离相对较短的状况。地势西北部偏高,属于山区;南部与北部属丘陵区,起伏不平;东部和西南部为湖垸区,水网纵横;中部是澧阳平原,地势平坦;
3)地形地貌: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在高出四周平原2—4米的矮岗上,城址保存较好,平面呈圆形,由护城河、夯土城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组成,占地约76000平方米(不包括护城河);
4)人文环境:位于澧阳平原的城头山史前古城, 是距今6100多年前在一处平原低岗的东头筑造起来的, 城头山聚落的原生地貌是一处西南———东北走向的小丘岗。
二、人水关系
1. 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澧阳平原位于澧水流域,属于大泽沉积或冲积形成的平原,常年降水充裕,多发洪水,城头山遗址将城墙与壕沟相结合,一方面防止洪水来临时挡住大水冲击,另一方面,宽而深的壕沟能够储蓄大量的雨水,从而达到防洪、蓄水的功能。
2. 水空间布局与形态营造
澧阳平原拥有肥沃的土壤、密布的水网,适宜的气候,极利于稻作的发展,所以城头山城址内部除了居住空间,还有大量水田。通过壕沟和城墙的构建,抬高了护城河水位,使护城河中的水自然灌溉水田,使得遗址中的稻作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研究表明:距今7000年以上的稻作遗存共12处,其中7处都在澧阳平原的澧水流域,且时代都较早;还有3处也在其附近,且时代稍晚,说明澧阳平原是长江中游人类最先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
三、小结
城头山连续进行了十二年的考古研究,发掘面积约6000平方米,整体来看城头山遗址有四次筑城,分别是大溪文化一期二期和屈家岭文化早期及中期,城内文化堆积经历了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四个时期。其发展以自然山形地势、水系河流、气候土壤等为基础,通过农业生产的提升完善,导致经济的发展进步,催化了手工业等产业的形成及分工的产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组织结构的分化与稳定,这些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协调发展与城头山城壕建设同样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稻作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财富增加,从而促使社会复杂化进程加剧,并导致各种矛盾冲突的到来,最重要的是对资源的争夺。澧阳平原在大溪文化以前,聚落稀疏,人口密度不大,各个部族之间可以就近从事生产劳作即能保证供给,毋须考虑土地的宝贵。到了大溪文化,有的聚落由于各方面的条件较好,生产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其实,部族间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是必然的) ,人口有了显著增加,聚落规模有了明显扩大,并形成聚落集群。有的聚落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发展落后了。时间一长,这种差距必然会要扩大和加剧。导致聚落社会的分层分级,贫富分化的结果是社会矛盾的扩大。
参考文献
何努. (2024).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的宇宙模型与天象崇拜分析. 南方文物, (01), 1-13.
邹秋实. (2022). 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夏商时期聚落景观研究. 考古, (01), 84-97+2.
王继平, 王凯丽. (2022). 湖湘文化的流域视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6(01), 131-137.
康丽婷, 胡希军, 罗紫薇, 韦宝婧, 周冬梅.(2022). 县域水生态空间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36(01), 170-181.
邓正华, 戴丽琦, 邓冰, 邓丽萍.(2021). 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 经济地理, 41(05), 186-192.
李意愿. (2021). 华南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初步探讨. 南方文物, (01). 98-104.
刘威. (2019). 从城头山遗址房址柱洞的定量分析看遗址的人地关系.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31(02), 100-111.
郭立新, 郭静云. (2016). 早期稻田遗存的类型及其社会相关性. 中国农史, 35(06), 13-28.
郭荣中, 申海建, 杨敏华. (2016). 澧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策略. 环境科学研究, 29(05), 774-782.
赵亚锋. (2015).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城墙与护城河2011~2012年的发掘. 考古, (03), 20-34+2.
郑明国, 孙莉英.(201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澧水流域径流及其不同组分的变化. 地理研究, 33(02), 237-250.
余冰玉. (2013). 财富的集聚与史前城址崛起——以澧县城头山遗址为例. 经济研究参考, (34), 69-72.
袁建平. (2010). 试论中国早期文明的产生——以湖南城头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为例. 中原文物, (05), 22-27+32.
魏饴. (2010). 城头山遗址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城市发展研究, 17(02), 163-165.
尹辉, 李景保, 廖婷, 周和平. (2009). 湖南省澧水流域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9(03), 45-49+60.
张文绪, 顾海滨. (2005).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古稻研究.作物学报, (06), 736-741.
尹检顺. (2003). 湖南澧阳平原史前文化的区域考察. 考古, (03), 248-260.